
当前位置:">首页 · 新
金融网 ·" 其他 · 正文
关于Fintech的九个预言
2016-07-29 13:20 钛媒体 1
摘要随着
金融市场化和
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国内的
金融压抑减轻之后,
金融创新的高潮可能会有回落,这是必然的,未来
市场会进入更加理性、平稳的发展阶段。
金融科技的出现和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时下的
经济环境决定的。
从信贷周期或流动性周期来看,
金融的创新是有周期性的,创新最主要的动力就来自于资金的流动性过剩,资金的本质是追求高回报,因为近年来
经济形势不好、以往资金获利的能力下降,所以解决资金回报问题的方法之一是资产创新。
金融科技就是资产创新的一种。
在峰瑞资产创始合伙人李丰看来,创新资产的
风险度通常较高,
金融系统出于稳定性的需求,就需要分散
风险,通过各种形式和衍生工具进行
证券化。在近日朗迪
金融科技峰会上,他说:
“投资相应地也应该按照这个次序进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先投资了一些做创新资产的公司,之后投了一些
数据类的公司和做资产
证券化的公司,这些公司用新的方法,解决了如何分散
风险和定价这些创新资产的问题,接下来可能会有新的理财平台和理财模式出现。”
大势之下,
金融科技已经深深改变我们的生活。
首先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借贷,给他们提供发展业务的资金,优化了供应链,打造信用系统;各种新兴支付手段出现,科技加速了
交易支付的迭代,创造新业务机会;财富管理不仅是针对有钱人的服务,智能投顾让普通人得到财富管理的建议;在保险业务方面,通过大
数据有效降低保费,互联网保险让更多用户有机会参与其中。
比较中美
市场来看,中国的
金融创新有着独特的思路。在美国,由于
银行信用卡的普及,P2P更多扮演着
银行竞争者的角色,对于此前Lending Club的CEO被踢出局事件,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P2P平台“动了
华尔街银行家的奶酪”的后果。
而在中国,我们从监管者的眼中看到,
金融创新是建立在
金融压抑的环境上的,领导层希望一切创新都是传统
金融的互补行为,解决传统
金融没有覆盖的需求。
随着
金融市场化和
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国内的
金融压抑减轻之后,
金融创新的高潮可能会有回落,这是必然的,未来
市场会进入更加理性、平稳的发展阶段。
Fintech的下一步在哪里?记者对行业未来
趋势做了以下梳理:
一,行业集中度提高
金融科技公司的“概念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国内有几千家P2P公司、大量的众筹平台,最近涌现出一系列智能投顾平台,
市场也都有了免疫力。
随着监管的介入、
市场竞争的加剧、用户教育的深入,行业集中度会有很大的提高。最终竞争会回归商业模式和
资本的比拼。
目前国内估值较高的
金融科技公司包括:蚂蚁金服,估值600亿
美元;陆金所,估值185亿
美元;众安保险,76.3亿
美元;京东
金融,71.8亿
美元;微众
银行,55亿美金;美国的Paypal是470亿
美元的体量。可以看出中国的
金融科技公司,在国际
市场都是很大的规模。接下来,“跑得快”的
金融科技公司会先后
上市,行业内各家平台也会进行并购和整合。
二,智能投顾要接中国地气
人工智能在
金融领域最直接的应用是智能投顾,目前嘉实
基金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投资和大类资产配置;天弘
基金也在力推在线投顾业务;大成
基金和北京大
数据研究院等
机构联合成立大
数据俱乐部,希望推动智能
金融的发展。
可以看出,公募
基金希望在此前
基金单品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投资目标做更多的产品服务创新,带动公司的投资管理和IT运营。未来智能投顾或许成为公募
基金发展的新方向。
除了公募
基金,从
银行业、
股票 到网贷,未来都是需要智能投顾的用户渠道。不过在中国,这个行业还需要接地气,首先是中国
投资者普遍不信任第三方来帮助自己理财,用户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时间。
其次是智能投顾平台能否整合足够的资产出来,把资产做很好地梳理,再提供给投资客户,同时还要对客户
风险偏好和需求非常了解。
智能投顾在美国发展多年,有着良好的用户教育基础,美国智能投顾平台Betterment首席执行官Jon Stein介绍:我们在提供智能投顾的意见,是以目的为基础的建议,可能是一个财富管理的目标,有一些是退休的目标,有一些是保值的目标。
用户在美国其它
机构开一个户,可能需要六七天的时间,而在Betterment只需要5分钟,此外平台还开发了很多安全措施,保证电子化、无纸化的操作,节省了用户时间,提供完整的服务,包括
利率、
汇率的情况,让客户更快了解到
金融市场的变化。这些思路都值得国内智能投顾平台借鉴。
三,
利率将会下降
纵观网贷平台,现在的
利率水平非常高,一些平台对借款人的
利率高达20%。中欧陆家嘴国际
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说:
“这样的
利率,在当今中国
经济现实下显然不可持续,这个
利率为什么这么高?一部分是因为没有办法有效地识别借款人的
风险,导致逆向选择,随着各家平台技术的提升,这个问题会得到缓解,
利率水平一定会出现下降。”
借款
利率过高,但是企业的
利润中增长水平明显达不到
利率水平,这意味很多借款本身就是欺诈行为,坏账
风险高。
四,区块链最大的价值在于数字资产管理
区块链的峰会和论坛现在如雨后春笋一样非常多,但很多主题仍然还是在讲概念、讲思想,讲具体的技术和算法、真实应用的,还比较少,一位投资人高速钛媒体记者:讲概念和真实应用的,比例大概是一分实九分虚。
区块链还处于一个知识普及的阶段,目前优秀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团队全世界也没有几支,VC对区块链创业团队的投资也比较谨慎,一些团队给自己估了很高的值,但是VC不认可。
“我们觉得区块链最大的价值在于数字资产的管理和
交易,而不是简单地做一些结合场景的应用,但是资产管理对技术要求很高,目前我们在国内没有看到很优秀的团队。”这位投资人比较一番,认为区块链太早期,于是布局了多家与智能投顾相关的大
数据以及
数据分析创业团队。
一些区块链创业团队创造出“ICO”的概念,不同于IPO,“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简称,把所发行的标的物由
证券变成了数字加密
货币。ICO最直接的意义是:即便VC不看好,创业团队也可以在基于区块链的众筹平台上发行自己的代币,募集资金。
国外的The Dao就创造了众筹纪录,在15天内众筹超过1亿美金,后来遭到技术攻击,损失了约6000万
美元。国内一家区块链创业团队去年通过发行代币众筹了400多万人民币,这些资金基本来自于早期
比特币炒家,在2013年
比特币价格上涨期间增加的财富。
就像股权众筹项目遭遇信用
风险一样,这些ICO项目也有同样的问题:一是没法形成很好的信息披露方式,仅仅靠每年出一份白皮书,恐怕不能让
投资者信服;二是
风险定价是一个外包型定价,领头方对某一个资产做了定价,这意味着可以在外包基础上给外包方给予
杠杆,难以避免利益冲突。
五,平台确定商业模式,进行转型
金融科技企业过去几年发展很快,在非理性狂热的推动下,大家过度关注规模,但这种速度是不可持续的,现在必须转型,平台的盈利能力、商业模式是不是可行,现在都面临了严峻考验。
各个平台都在寻找自己的商业模式,一些平台的资金集中度逐渐扩大,朝全能型的方向发展。
从P2P起家的积木盒子,最近成立了母品牌品钛,将积木盒子、读秒、一点
基金、企乐汇、智能投顾等子品牌归入旗下,如此一来,品钛的业务范围包括P2P、信贷决策引擎、
基金销售、企业征信、智能投顾,估值和竞争力大大高过原来的P2P身份。
特立独行的P2P平台拍拍贷,今年以来实现盈利,为了把沉淀9年的大
数据风控系统价值最大化,拍拍贷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推出“拍分期”,专注线下资产的开发,进入东北、西北、上海周边地区的蓝领消费人群,针对3C产品推出分期信用贷款,对纯线上信用贷款的资产是个补充。
六,征信是第一步,大
数据还有更多价值
大
数据最直接的价值就是让
金融服务的门槛变低。
业界普遍在思考:如何通过大
数据的技术帮助Fintech平台提高
风险识别和
风险定价的能力?除了P2P行业,互联网的征信、互联网股权
融资,股权众筹,大
数据在这些领域有什么作用?
上海市互联网
金融协会副秘书长孟添说:
“利用大
数据进行征信,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和美国不同,美国的三大征信
机构比较成熟,中国征信体系条块分割,现在要解决征信问题,除了
央行征信体系,现在有越来越多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征信的企业出现了,这个情况可能跟欧美以后发展很不一样。”
以往,征信由
央行来做,因为
央行可以汇聚所有
银行类
金融机构的
数据。大
数据时代,要把
金融机构之外的更多
数据汇聚的一起,难点在于:如何把
数据放在一起?如何形成一系列
指标?如何实时评价企业或个人获得
金融服务的能力?
目前在国内,从大
数据到商业价值实现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首先是技术门槛高,在美国,
数据科学人才的供应尚且不满足
市场需求,在中国,99%的中国企业没有组建
数据科学团队的能力,但
数据应用需求在快速增长。
其次是时间周期长,即使组建了
数据科学团队,
数据科学家基于
市场提供的
数据分析工具,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
数据清洗和
数据处理等工作,平均
数据挖掘项目周期在3-6个月之间。
同时,投入产出比低,
数据存储成本高,
数据如果不进行合理应用,只能增加成本,大量探索工作并不能保证商业效果。
七,网贷的未来热点在于:消费
金融、供应链
金融
银行以往贷款给基建项目会比较多,但是对消费者借贷,
银行的力度不是很大,现在中国
经济向消费转型之后,其实也提供了很多的机会给P2P公司,为更多的
投资者带来信贷渠道。
网贷行业未来会更专业化,针对某一种类型的
市场进行深耕,比如个人消费信贷,平台专门做这种类型的资产,越做越精。
其次是中国私人财富迅速增长的
趋势,P2P网贷的功能会拓展到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然后是供应链
金融。大型骨干型企业可以从
银行贷款,或者直接
融资,但是在供应链线上的很多小微企业,
融资方式可能没有那么方便,P2P网贷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八,打破刚性兑付
刚性兑付不是仅仅存在于互联网
金融,更多是一种社会现象。
在刘胜军看来,中国有很多企业该破产却不破产,成为僵尸企业,甚至房地产,很多人买了房,如果销售商开发商把房价下降,老的房子会涨物业……这一系列的现象都是刚性兑付,处于社会稳定的角度,或者博弈的角度,大家都不愿意让违约发生。
因为中国
经济增速放缓,企业
风险事件越来越多,互联网
金融领域的刚性兑付打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靠一家公司是难以改变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刘胜军认为从这几个方向推进:
投资者观念要转变,
风险与
收益是成正比,如果能拿到10%的回报率,承担和
银行存款一样的
风险,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从互联网
金融的企业要分散投资,如果说从技术上把很多投资分散化,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无论在P2P平台分散,还是同一个平台内部不同客户借款人之间的分散,对于降低
风险是非常有效的,有助于打破刚性兑付。
行业自律,
金融科技是很新的事物,现在的监管规则相对滞后,行业领先企业需要通过行业自律,打破刚性兑付方面。
资本方的估值逻辑已经改变,整个互联网环境都在从线上闭环到线下转变,互联网
金融更加如此,李丰认为,资产端几乎决定了今后几年P2P平台的玩法和存亡。
金融科技创业公司的竞争对手无非2种,一是互联网公司,二是是
金融机构,在两者之间,需要衡量:现在生意是偏虚拟闭环,还是偏线下的闭环?这将决定企业的生存空间有多少。他说:
“以余额宝为首的几个巨大的互联网门户,是最大的理财平台,但最大的资产平台是哪家?可能大家一下回答不出来。原因在于
金融当中偏理财和标准化产品这一端,基本上很靠近虚拟
经济的闭环,而资产端非常靠近线下和实体
经济本身,所以大公司没有办法垄断。”
为了寻求更好的资产,宜信成立了新
金融产业投资
基金,含30亿元人民币和5亿
美元,主要投资于国内外
金融产业与互联网、大
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领域相结合的Fintech领域,最近的动作是:跟投了国外区块链创业公司Circle的D轮
融资。
这也是方法之一,可以更多的把间接
融资变成直接
融资,在这个过程当中,平台会涉及到更多面向一级和
二级市场的途径。在李丰看来,这就是信贷周期中的投资顺序,继新型资产和
金融技术服务类公司后,新型的财富管理方式将会陆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