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升华:迷思、权力和网络空间》
□ 专栏主持 王佩
我手边有一本2006年12月25日的《时代周刊》。在封面正中央,有一面用锡箔纸做成的小镜子。旁边的文字写着:“年度人物——你。是的,你。你控制了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在欢欣鼓舞的网民看来,网络空间为我们带来了两个变化:第一是时间的改变,它翻开了人类历史新的一页;第二是空间的改变,它创造一片人数众多的' howImage('stock','2_000997',this,event,'9530') 新大陆(' 000997,' 股吧)。
然而,这种观点在西方学术界已受到质疑。传播学家文森特·莫斯柯(Vincent Mosco)在《数字升华:迷思、权力和网络空间》(The Digital Sublime)一书中,批判了人们对' 互联网的盲目乐观。
迷思(Myth),又翻译“神话”,是一种虚构的叙述,在这种叙述里,通常包括超自然的人物、行动或事件。通俗点说,迷思就是看似靠谱,实际上又不靠谱的事。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认为,迷思是人们为了应对社会生活中难以完全解决的冲突而编出的故事。
人类社会太复杂了,各种矛盾纵横交错,用尽各种办法又解决不了,最后只好寄希望于技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迷思,科技的发展历程可以看成一个个迷思形成、流行并消失的过程。文森特·莫斯柯研究发现,当电报、电力、电话、无线电广播、电视发明之初,知识界和公众舆论对这些新生事物的看法,与当前人们对互联网的看法惊人的相似。
当1868年电报诞生的时候,媒体宣布“一切战争都将停止,和平的国度即将建立。”1893年,当电灯第一次照亮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人们真诚地相信,城市的夜晚将不再有犯罪。电话的发明后,人们相信,电话可以加速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因为“我们在电话上是平等的”。无线电之父马可尼相信他的发明“能够为世界带来永久的和平”。电视的发明更让人们激动不已,人们几乎一致相信,电视能够教育人,使人拥有更聪明的判断力。
但是,正如你所知,以上种种憧憬和许诺都没有变成现实。现实是,随着电报、电力、电话、广播、电视的发展,那些依附在新技术之上的神话都渐渐地失去了魔力。任何一项新技术最终都没有消解掉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紧张与冲突,没有改变人性,没有终结时间和空间,也没有带来更多的平等、民主与和平。
回顾历史,几乎每一种新媒体的诞生都伴随着同样的迷思:旧的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开始了。而所有这些终结历史、预言未来的理论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不是把人放在历史和现实中去研究,而是有意无意地去否认人在历史中的延续性;二、从逻辑上很难反驳,因为他们声称已经进入了新时代, “旧时代”的理论失效了。在迷思里,没有真与假,只有死和活。只有当一个迷思死掉的时候,我们才能恍然领悟,原来人们深信已久的东西不过是一场虚构。
互联网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神奇。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近互联网,不是所有的虚拟社区都让人感到友爱,不是任何信息都可以得到,对很多人来说这些信息太昂贵了。事实上,网络不但深化了贫富的鸿沟,也深化了代沟。在鸿沟两侧,一边是精通电脑技术的孩子,一边是试图努力赶上科技潮流但总也追不上的中老年。为了保持年轻,年长者必须学会否认自己的年龄,所以在网络上“老黄瓜耍绿漆——装嫩”的文化流行。网络并没有改变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也许网络是一粒种籽,在风中飘荡,遇到合适的土壤雨水和阳光,就能生根发芽,结出许多籽粒来。这是我们对互联网最大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