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证券报报道,日前,媒体上一则“' target='_blank' >证监会和' target='_blank' >银监会正积极研究、稳步推进银行理财产品开立证券账户从事股票 和债券交易”的新闻,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低迷的股市而言,规模庞大的银行理财资金入市的消息,一直令人期待。
但现实中,由于具体规则尚未出台,银行业内人士认为理财资金入市尚需时日,眼下来谈论其对市场的作用或许有些“望梅止渴”。
事实上,在此次传言银行理财资金将入市之前,关于类似的消息,今年以来已经不止一次。今年3月份,市场上就曾一度响起证监会提议“引导银行理财计划更多面向二级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声音。针对这一说法,银监会主席助理' target='_blank' >阎庆民曾表示,银监会对于银行理财资金入市还要统筹研究,对进入资本市场的理财资金可能需要设定相应的比例限制和制度限制,控制好风险。
但市场对于银行理财资金的渴望,却是有原因的银行理财资金巨大的规模,对于股市的提振作用不言而喻。随着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2011年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可谓经历了一次“大跃进”。普益财富统计显示,去年我国各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为19176款,较2010年上涨71.40%;产品发行规模为16.4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幅度高达1.34倍。无论是产品发行数量还是产品发行规模,其同比增速均大幅超过2009年和2010年。
尽管市场上呼声不断,但银行对于让理财资金入市“炒股”,却显得有些意兴阑珊。
“目前的市场上,针对普通客户的理财产品都是以稳健为主。”某银行产品设计经理称,“股市的风险太大,加上银行理财资金入市的正式文件尚未出台。银行这边对于入市的兴趣并不太大。”这位产品经理进一步解释称,2007年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涉股”,由于入场时机不好,最后大多以亏损收场,故而以稳健著称的银行对于资本市场亦十分“警惕”,生怕产品再生差池。
目前市场上针对普通客户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即便“涉股”,也绝非A股市场。根据财汇资讯的统计,8月份市场上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投资标的为“股票 ”类资产的银行理财产品共有12只,且这12只理财产品的发行方均为外资银行。具体从产品挂钩标的来看,大部分为' 港股市场的个股,有些挂钩标的更是涉及海外市场的个股或相关基金。
故而,对于风险偏好较小的银行而言,“谨慎”或许是其目前最好的态度诠释。“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在于稳健,银行的优势在于投资债券、货币市场等固定收益类品种。因此银行理财的主要投向应属于低风险类资产,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客户数也不是银行的主要客户,因此个人认为即便开发银行理财资金入市,影响或也有限。”某国有大行个金部人士如是说。
16.49万亿元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经历了一次“大跃进”。各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9176款,较2010年增加71.40%;发行规模为16.49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幅度高达1.3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