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2010-2012年建设' howImage('stock','2_000931',this,event,'8730') 中关村(' 000931,' 股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早已稳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交椅的中关村有了新的目标和动力。
四大目标、六大工程
在《行动计划》为中关村制定2012年将达到的四大目标中,“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框架和文化氛围”突出了未来两年内,中关村在“人才资源、科技创新、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重点。
另外,中关村将以“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比2009年增长15%、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4%、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比2009年增长60%、吸引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等为数据标准,衡量中关村区内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中关村还计划到2012年,实现企业总收入在2009年基础上增长45%,高技术服务业占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达到60%。使之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行动计划》更提出,两年间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幅度15%以上,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
作为实现四大目标的具体落实,中关村将实施六大工程。
首先,中关村将重点支持20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既“十百千工程”。更对这些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的支持方式,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需求,明确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
其二,中科院龙芯芯片产业化项目、普罗吉公司抗癌新药项目等重大科技成果榜上有名,成为中关村“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的重点支持对象,在该工程中,计划两年内加快推动20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中关村转化和产业化。
此外,六大工程还包括:重点组织20项以上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的示范应用项目既“实施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大力吸引和聚集150名以上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投资家在中关村创新创业既实施“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实施高端产业聚集工程,加快建设南北两个高端产业聚集区。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行动计划》称,中关村将实施科技金融创新工程,进一步完善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机制。提出目标,到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00家以上,在我国创业板中形成“中关村板块”。
对此,《行动计划》还特别指出,中关村将扩大和完善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建设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在中关村示范区聚集一大批天使投资者、股权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继续保持中关村创业投资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扩大科技企业信贷规模,大力推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银行信贷专营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在中关村示范区设立发展;建立科技' 保险保障机制,增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中关村149家上市公司
3000家海归创办企业
去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一年有余。如今已荣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中关村肩负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先行先试的重要职责。从上文《行动计划》中不难读出,充分促进资本市场、金融创新和人才引进与自主创新、高新技术相结合,将成未来中关村履行这一职责的重要手段。
今年5月,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曾在会议中介绍,自去年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示范区共有63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和在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目前,中关村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已达149家。其中,境内89家,境外60家,IPO融资额达1300多亿元。
更为可观的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三分之一的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都发生在中关村,100余家创投机构管理着100多亿美元的资本,正在时时刻刻注视着这个创造力无限的区域经济;不仅如此,在中关村,将近两万家的科技型企业在无时不刻地涌动着创新思想,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新创办3000家的速度增长着。
除科技金融外,日前,曾有媒体报道,在中关村创业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海归人才超过1.5万名,而活跃在中关村、由海归人才创办的企业达3000多家。
数据显示,近10年来,到中关村创业的海归人才数量快速增长,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体系累计接待来访的海归人才超过5万人次,其中10人以上的访问团组超过150个;平均每个工作日会有20人来访,有2家海归人才企业注册成立。中关村被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授予第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有29名中关村人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其中创业类人才27名,占全国总数的17.6%,位居全国第一。69名中关村人才被认定为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占北京市总数的78.4%。
管理层或将推出针对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引进办法
接近科技部的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中关村《行动计划》六大工程中的“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正是落实国家“千人计划”的具体措施。而“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未来的5到10年内为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除此以外,该人士还向记者透露,目前科技部正联合相关引智部门,着手展开“中小型战略新兴企业对外国专家需求”的调研工作,通过对需求的剖析,研究出切实可行,主要应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引智成本压力过大的相关方案。“这是首次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而这一方案或将涵盖财政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人才的补贴和试点工作的展开等,如果得以实施,中关村乃至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孵化器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该人士表示。据记者了解,目前,这一项目的“深入调研计划”已上报国家外专局待批。
纵观《行动计划》全文,“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框架和文化氛围”位列四大目标之首,而其中文化氛围又似乎与体制、科技、金融、政策等词汇格格不入。对科技园区国际化颇有建树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国际合作与品牌建设处处长张秀英向记者介绍,“在全世界科技园区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关村率先提出了从科技园区向创新城区转型具体目标。未来,中关村将以国际信誉等为硬性基础,成为知识交流的区域,真正带动北京乃至全国的自主创新。而对文化氛围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将中关村建设为联结创新人才的桥梁、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培育创新企业的沃土、孵化创新品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