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句话,在今年多个场景反复上演。在'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健儿' target='_blank' >孙杨再次打破去年自己刷新的世界记录;在电影暑期档,“双侠”刚刚站稳脚跟,《普罗米修斯》很快就一举反超,但在巨星云集的《敢死队2》面前,票房被轻松打破。而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老百姓的投资产品上。
今年,权益类市场的低迷催生了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慢牛行情,投资者更加倾向于低风险的稳定收益资产,短期理财债基的适时推出恰好迎合了市场需求。年初,华安和汇添富两只类理财产品(“短期理财债基”的别称)的发行,让基金首募规模突破200亿,而之后当类理财产品募集规模下降,人们认为“类理财”热情逐渐散去时,工银7天理财近400亿的首募额再次点燃了投资人的热情。这时,很多人不禁会问,类理财产品还能火多久?会不会像2007年股市一样,火过之后遭遇冰点?
其实,投资人大可不必这么担心,因为类理财产品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环境。自去年监管部门叫停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后,大部分银行停止发行一个月内的理财产品。在市场上,有很多追求高流动性、稳健收益的资金失去了投资的渠道,而类理财产品正是看中了这一部分群体。类理财产品强调回归固定收益产品低风险和稳健收益的本源,主要投资于银行定存、债券回购、短期融资券等货币市场工具,不参与权益类产品投资,纯债化特征明显,追求绝对回报,很好地满足了这一部分投资人的需求。
同时,类理财产品的门槛较低,一般1000元即可购买,相比较银行理财产品的5万元起点,受众群体有了较大范围的增加,募集火爆也是顺理成章。很多人担心,随着短期理财债基的密集发行,市场资金对于此类产品的需求会不会显得“力不从心”?其实,相比较数万亿庞大体量的银行理财市场,目前类理财产品所占比重只是很小一部分,难以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很多投资人会问,我买货币基金也很方便,为什么一定要买类理财产品?其实两者各有各的优势,投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投资。例如,货币基金最大的优势就是高流动性,T日赎回,一般T+2或T+3日即可到账,而类理财产品均是封闭运作,虽然封闭期不长,但要赎回资金需等产品的开放日。这样的话,对于随时可能用钱的客户来讲,货币基金更具优势。而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更广,除可投资更多的短期债券外,还可投资信用级别更低的信用债,即使是相同的投资标的,受到的限制也比货币基金要少。投资范围的扩大为其获取较高的收益提供了可能,不过也相应增加了遭遇信用违约风险的概率。与货币基金相比,其风险收益要稍高一些,但总体而言,比较适合承受能力不高、有定期理财需求的客户。
此外,近期债券市场略有调整,反而为一些新基金建仓提供了更好的进场时机。在这个债市震荡的阶段,利率产品可能出现分化,高等评级信用债券波动比较小,而低等评级信用债券波动会大一些,中等评级信用债券则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品种。同时,如果债券基金封闭操作的话,可以减少资金频繁进出对基金经理操作的影响,基金的收益会相对稳定,这也是短期理财债基的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