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以为资产配置是有钱人的事,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很远,其实不然。美国投资大师布林森研究指出:“投资组合的报酬有93.6%决定于投资者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资产配置都是理财的必修课。有效的资产配置能够帮助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获得良好的收益,顺利实现理财目标。
什么是资产配置?简而言之,资产配置是指投资者把资产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不同种类的资产上,如股票 、债券、房地产等,在获取理想回报之余,把风险减至最低。一般来说,资产的类别有两种:一是实物资产,如房产、黄金、艺术品等;二是金融资产,如股票 、基金、债券、银行存款等。
不同类别的资产各有特点,其收益率与风险一般呈现正相关性。以基金为例,股票 型基金风格进取,预期收益高,风险也较大;混合型基金既买债券又买股票 ,总体风险收益特征适中;债券型基金兼具一定收益性和稳健性,风险和收益预期低于股票 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而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和安全性最高,但是收益性略低。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必须将这些基金品种加以区别,并根据其风险收益特征进行匹配投资。
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呢?根据国外经验,最简单有效的资产配置原则是“投资100法则”,用100减去投资者的年龄就是适合投资高风险理财产品的比例。而偏保守的投资者可以将“100法则”改为“80法则”,即用80减去年龄得到应投资高风险理财产品的比例。
以基金投资为例,25岁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可以将闲置资产中的75%投入股票 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中,剩余的25%投资在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等稳健型品种,争取实现资产快速增值。而对于50岁的中年人来说,偏股型基金的投资比例就应降到50%,稳健类资产品的投资比例相应上升。简而言之,家庭理财随年龄的增长应逐渐降低股票 类资产的比例而增加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例。
有句谚语说“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当前通胀高企和市场震荡的大背景下,把所有资产全都储蓄显然不是上佳之策,资产配置必不可少。在此,提醒投资者在资产配置时有必要注意两个原则:
第一,进行资产配置时,要全面考虑家庭的长期、远期和近期需求,不仅风险水平的配置要高低有别,而且投资期限的配置要长短搭配好,做好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的综合管理。
第二,定期检查,适时调整。随着家庭财务状况的变化、理财目标的完成与修改及经济周期的变动,投资者也应该定期检查自己的投资状况,审视投资组合的收益情况,及时进行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