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日报讯 (驻京记者/杨春)为保障基础民生,我国以健全扶老救孤体系为重点,推动社会福利制度向适度普惠型迈进。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昨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十二五”期间,民政部将连续五年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并且启动敬老爱老助老工程,加快养老服务步伐。
针对“失独”(失去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窦玉沛说,这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民政部将予以统筹研究。按照现有政策' 法律,失独人员可以参照“三无”老人(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特别是没有法定义务赡养人)保障办法,解决他们的养老等问题。窦玉沛指出,我们的基本目标是,对于“三无”老人,农村的“五保”老人,是政府来供养的,采取分散与集中的方式来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
对于流浪儿童问题,去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的意见。意见出台后,民政部提出到今年年底街面上基本没有流浪儿童的目标。
目前,国家层面已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有20个部门参加。开展了街头救助、延伸救助等多种方式,让流浪孩子早日回归家庭。“到目前为止,一些大中城市提前半年就已实现街面上无流浪儿童的目标,还有一些地方表示到年底能够完成目标。”窦玉沛说。
慈善立法仍在进行中
相关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昨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民政部将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对慈善组织行为的监管,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李立国在出席“基本民生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时表示,慈善立法工作仍然在进行中。
支持“微' 公益”行为
慈善法的立法从2005年开始酝酿和广泛征求意见,2008年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入立法规划。但是由于慈善法要规范的内容、调解的行为、涉及的社会关系很多,有一个较长的论证过程,目前立法工作仍然在进行中。
李立国表示,将加强社会组织尤其是公益慈善类组织信息公开的促进和约束力度。不仅年检和评估结果要在指定的媒体和网站公开,而且还要促使公益慈善组织将重要的、社会关注度高的捐赠活动及时纳入信息公开平台,接受社会监督。
对于网民依托网络平台发起和组织的“微公益”行为,李立国表示支持。“对"微公益"的发展,要加强调查研究,既予以支持,又要及时纳入到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管中,保证"微公益"行为的健康发展。”李立国表示。
起草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意见
在此前种种“慈善风波”对公众捐款热度与信任度有何影响?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昨日坦言,慈善风波后,有关公众包括一些企业单位对慈善组织公信力信心的缺失,确实对慈善事业有一定的影响,但从捐款额来讲,影响不是很大。去年中国各界向慈善机构捐赠840多亿元。民政部预测今年相关捐赠会在1000亿元左右。
窦玉沛表示,衡量慈善事业发展水平不能单看慈善捐赠的数量,关键看人们的慈善意识、慈善自觉行为是否有所提高和增强。“要推动慈善法尽快出台,有法可依。目前民政部正在起草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如果这个意见能够顺利发布,将为民政部门依法、依规监管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依据,”窦玉沛说。 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