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从“绿”到“红”河南信阳茶农演绎致富经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img src="http://i8.hexunimg.cn/2012-10-23/147121860.jpg" width="500" border='1' height="375" alt="漫山的茶园杨大勇摄">漫山的茶园杨大勇摄 中新网信阳10月23日电(记者 杨大勇)大别山山歌唱了一代又一代,信阳茶叶采了一茬又一茬,清香的茶水喝了一杯又一杯。从“绿”到“红”,茶乡信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漫山的茶园杨大勇摄漫山的茶园杨大勇摄

中新网信阳10月23日电(记者 杨大勇)大别山山歌唱了一代又一代,信阳茶叶采了一茬又一茬,清香的茶水喝了一杯又一杯。从“绿”到“红”,茶乡信阳演绎出一个个有关“茶”的故事。自从河南信阳红茶诞生以来,在“信阳红”红遍全国的同时,当地茶农创业致富的故事也一个接一个传扬开来。

23日,雨后的信阳秋高气爽,金灿灿的阳光暖暖地洒在漫山的茶园里,碧绿碧绿的茶园、凸凹的山峰、点点人家……构成一幅宜人的画卷。

信阳浉河是信阳毛尖的主要产地,以其优良的品质名扬全国,这里有中国种植茶叶面积最大的浉河岗镇,有“贡茶”产地车云山。在去浉河岗镇的路上,汽车穿行山间的道路上,两侧山坡上的茶园像一块块翠绿的地毯铺在山坡。

站在浉河岗一处山丘丘顶,漫山的茶园尽收眼底,浅浅的雾霭笼罩着远处山坡,一片片茶园在雾霭中若隐若现。

10月的茶山少见采茶人,因为这里已经过去采茶的季节。在浉河岗的山脚下,一位当地群众饶有兴趣地给记者讲述信阳毛尖由“绿”到“红”的变化:变化了茶农种茶的积极性,变化了茶农的收入。

据介绍,以前信阳是以生产绿茶著称,自从信阳开始生产红茶后,茶农采茶期延长了,以前很少人采的夏秋茶叶成了宝,因为夏秋采的茶可以生产红茶,而且品质优良,口感纯正。经过几年的努力,信阳生产的红茶“信阳红”已经红遍全国,占据信阳茶叶产量的半壁江山,产量和绿茶平分秋色。这样一来,茶农收入增收不少,每年仅茶叶的收入少则每户几万元,多则十多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坐落在浉河岗附近的一家茶企职工介绍,每年绿茶和红茶的产量相当,只要有原料,企业就收,茶农采出的茶原料不会卖不出去,甚至是供不应求。随着采茶期的延长,企业的生产期也延长,打破了原来仅靠春季生产绿茶的局面,现在夏秋可以生产红茶,相应企业的效益也就增加不少。

在产茶区,记者发现一个现象:住户减少了。那么,原来居住在山脚下的茶农去哪里了呢?后了解得知,这些茶农变成“城里人”了,致富后到市里或者镇上买房居住了,农闲时,在那里做生意,农忙时,回乡采茶、卖茶。

车云山是信阳“贡茶”产地。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记者从车云山的山脚拾级而上,穿过一片丛林,展现在眼前的是漫山的茶树。当地群众指着台阶两侧的茶树说,这些茶树都在百年以上,这座山种茶历史悠悠,由于气候和水土条件比较适宜茶树生长,产出的茶自然品质就好,“贡茶”、获奖的茶、价格高昂的茶就是产于此山,脚下通往山顶的通道也叫“贡茶”故道。

沿着“贡茶”故道向山顶前行,一片片茶园被慢慢抛在脚下。每走一步,就像踏着一段茶的历史,每上一个山坡,就像踏着一段茶的故事。在信阳,有关茶的故事,有关茶文化,不仅仅是信阳的文化符号,如今已成为致富的“钥匙”。

然而,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春季是信阳采茶的最佳季节,是需要采茶工最多的时候,也是采茶工缺口最多的时候,也是困扰信阳茶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当地群众给记者讲述采茶工的变化:从“茶姑”到“茶嫂”,到“茶婶”,再到现在的“茶奶”。采茶工的变化,给茶农最大的感受是:招工难!

信阳市浉河区委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每年春季采茶工缺口在10万到20万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阳茶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机械采摘受茶园地形、茶叶品质的限制,在短期内采茶工短缺还会存在。

采茶工的短缺虽然给茶农采茶带来难度,但是总有一种“大别山”精神鼓舞着他们。为了大山的丰收,在采茶旺季他们废寝忘食……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国资委公布107家央企上半年对外捐赠金额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