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离岛免税新政正式实施,放宽众多限制,但一些瓶颈仍待突破。
上午10时50分开始,记者先后在海口机场免税店几个店面观察进店人数和购买情况。长达20分钟内,“ARMANI”、“TOD"S”等几个店面,基本没有顾客进入,店内只有一到两名服务人员走动。在“BURBERRY”店面旁边,装修的吵杂声响个不停,几位旅客直接绕着走过。很多旅客均表示,离岛免税政策调整,对购物影响不会太大。
“六七千块钱,不是我们这帮普通工薪阶层能够承受得起的。”来自内蒙古的旅客张然说,一般2000元左右的购买力还是比较适中的。记者随机采访发现,大部分旅客购买价格均在1000-2000元上下,很少有超过5000元。
新政实施后,多项限制得到放宽。业内专家表示,放宽后将增加对较高消费阶层的吸引力,使得海南旅游由从目前的观光游快速向休闲、度假、购物等发展。但同时也有旅游专家认为免税政策调整力度仍不够大,对大额购物的吸引力还不够强,例如一块名表至少需要万元以上,这超额部分还需缴税。
部分消费者仍觉得新政不够“解渴”。“来海南度假的游客逐年增长,其中很大一部分游客是多次往返的国内外旅客,但由于每年两次的免税购物限制,很多游客因此失去了更多来免税店购物的机会。”来自东北哈尔滨的游客薛丽说,这是她年内第三次前来三亚免税店“晃悠”。新版的离岛免税政策已经发布,但对于次数问题却未提及,也就是说,即使新政实施,像她这样频繁光顾免税店的游客,仍然不能满足其购物需求。
在此大背景下,多方消息显示,海口正计划建设一家大型市内免税店,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离岛免税店市场覆盖面狭窄的困境。
海南现有海口和三亚两个免税店,相关部门信息显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进一步发展海南旅游产业,打造国际购物中心,海南省政府正在筹划增设更多的免税店,比如正在筹划海口观澜湖旅游度假区的室内免税店。
海口市商务局投资促进处处长" 王伟表示,从离岛免税落地海南以来,扩张免税店布局的事情一直没有停过。不过涉及到经营主体问题,海口市内免税店迟迟未敲定。此前,多方对免税特许经营权曾“暗战”不断,随着2011年11月7日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获得免税品特许经营权,海口机场免税店尘埃落定,“暗战”也暂告一段落。不过,随着免税效应的诱惑,扩张免税店布局一直在业内成为“香饽饽”。但受制于利益牵连,海口市内免税店选址迟迟未定。
王伟表示,离岛免税政策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广的政策之一。实施离岛免税政策对海口构建国际购物中心,将起到推动作用。离岛免税政策调整,将提升商业档次,商品品牌和服务,带动相关的物流、配送、批发、零售和进口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知名品牌和零售业品牌关注和选择海南。海口建设国际购物中心,要在经营好现有的机场免税店的基础上,完善免税市场建设,加快全市商贸规划编制,大力推动市内免税店等一批商业服务建设,实现由单个免税店的成功经营到全市购物环境的整体提升。
而2011年12月21日开业的海口机场免税店由于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并未显示出应有的优势,消费者对此不太满意。首先,商品数量少。从北京来海南出差的王某认为,这里的商品数量、品种较少,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他建议免税店丰富商品品种,扩大经营规模。其次,机场免税店设置缺乏特色。来自北京的韩女士说:“海口免税店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免税店相比很一般,商品并不是很便宜,品种太少且不全,商品品种数量不能满足需求,很多牌子都没有。如果能扩大规模,品牌能全一点就更好。”
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海口免税店还是三亚免税店,均在实际操作自由度上,有一定的障碍。海口免税店设在机场内即购即提,但离岛旅客必须进入机场安检区后才能选购,按照旅客习惯,时间安排上一般比较仓促,有时候并不利于购买。另外,海口免税店无法在平常时间,让旅客进入,导致旅客没有足够时间去选购,缺乏必要的购物体验的要件。
即便如此,海南省仍然在下大气力将离岛免税政策落实到位。海南省旅游委日前要求各旅游企业要对导游等一线人员进行培训,充分掌握政策调整内容,发挥政策效应。新政实施后,要求旅行社将相关宣传材料直接发给游客。在有购物的行程中,必须把免税店作为购物首选项目,管理部门届时将对各旅行社行程进行抽查。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认为,要想离岛免税政策真正惠及国人,配套设施和基础购物环境建设还需更加给力,更多地考虑绝大部分消费者的购物水平,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和体验,这项政策的积极效应才会真正显现。(记者王存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