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波看来,如今资本进入艺术领域是必然会发生的一个过程。同样,资本对青年艺术家进行推送也是必经之路。欧洲、日本、美国都走过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发展的道路。
我正在努力走我的艺术道路。”洪波,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的老师,除了平常上课之外,还出售自己的画作。
“一般的作品价格在3至4万,最贵的一幅挂在朋友的酒吧中,我认为目前整体价格偏低,还能有一定的上升幅度。”洪波笑道。
在这位年轻的老师眼中,他的更年轻的学生们对于艺术这条路是迷茫的,迷茫在“做什么,怎么做”。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学生们在毕业以后,首先面对的将是生存问题。这个时候艺术品基金的出现,帮助这些年轻学生生存下去。因此,至少我的学生并不排斥艺术品基金介入自己的艺术生活。”洪波说。
从他的角度来看,年轻人首先是生存,随后才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理想总要建立在面包之上。
艺术不必排斥钱
“如今的青年学生对于艺术道路是迷茫的,在选择这个专业之初,就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洪波介绍,目前专业中近一半乃至于2/3的学生家中条件都比较好。不过他们依旧迷茫,并不清楚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确定,自己喜欢什么也不清楚。
“没有人可以很清楚地说,我这辈子就要去搞艺术。”
“现在的年轻人不会也无法排斥钱,这或许就是很多艺术品基金成为一些青年艺术家背后推手的理由之一。”
在洪波看来,资本进入艺术领域是一个必然过程。同样,资本介入青年艺术家的艺术生涯也是必经之路。欧洲、日本、美国都走过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发展的道路,中国紧随其后并不奇怪。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艺术品基金发展之路和西方走得完全不同。“西方通常是" 收藏然后等待藏品的自然增值,通过收藏来帮助艺术家艺术创作,他们的市场化并不会引导艺术本身往哪里走。”
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艺术品基金多以盈利为目的,导致一些成名的艺术家停滞创作,不断复制自己成名作品。随后,一切艺术想要表达的对社会、人性、人的各种看法,或许会随着资本的运作而产生偏差。“要看一位艺术家的价值观是否容易为资本左右。”
因此,艺术品基金对艺术究竟是好是坏,关键在于资本如何去运作。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和艺术家,需要艺术品基金好好思考。
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资本的介入自然也存有两面性。洪波认为,艺术品基金的介入一方面对于那些没有资金来源,但自己坚持做艺术的青年来说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可以安心做事;但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人的惰性或者依赖性。“青年艺术家过早成名,可能会对其人生观、价值观起反作用。”但因噎废食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另辟蹊径要看青年艺术家
“我们在复制西方的模式,在走他们以前走过的路。”
洪波觉得,艺术品基金更为高级的运作方式,是去挖掘和发展中国自己的艺术门类。自身特有的艺术门类中所涵盖的所有东西,都会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以美国为例,在其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当时要走古典道路或者是印象时期的道路,无法超越" 法国。因此美国重点发展自己的艺术门类,即与当时美国精神、意识形态及其特有的消费文化相结合,随后产生了波普艺术,如玛丽莲梦露的版画。波普艺术的风靡造就了众多的艺术现象和艺术家。同样的,日本的村上隆挖掘出的日本特有的卡通艺术也是如此。
鉴于此,洪波向记者表示,在中国艺术圈子目前强势文化依旧是西方艺术。
所以,艺术品基金尤其需要发掘那些与中国目前的社会状况和社会意识形态最贴合的东西—这需要青年艺术家来做。作为年轻人,他们更容易发现自身独有的文化,这或许就是青年艺术家的市场潜力所在。
他说,在找到中国特有的东西之后,加入艺术家对人性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认知,提炼出其中的特有价值,这就会成为未来中国的艺术门类。挖掘出这类艺术的青年艺术家才是有市场潜力的,并值得艺术品基金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