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建设报实习记者 ' target='_blank' >肖冰钰 北京报道
“绿地集团积极实践企业社会责任,在慈善、' 公益等方面一直谋求创新与超越。”12月1日,绿地集团京津房地产事业部副总监关剑告诉《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
关剑认为,“经济效益是绿地集团生存的根基。企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规则运行,重视经营发展,如果这个根基做不好,企业也无从谈起对社会、对消费者的责任。只有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会拥有履行社会责任的硬件和能力。反过来,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其创造的经济价值无不来源于社会的支持。”
绿地集团在今年7月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透露,从以2000万元的注册资本起步,到2012年资产规模、年业务经营收入双双突破2000亿元,20年间,绿地集团实现资产近万倍增长,国有资产增值超千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40%,累计赞助、捐赠达9亿元,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助老帮困、慈善助学、救助残疾儿童等数十个专项基金。
2012年7月,绿地集团首次发布了公益品牌———“绿地心计划”。该公益品牌由4组行动构成:“水滴行动”———绿色责任,托起环保未来,积极助力节能环保事业;“温暖行动”———橙色关爱,传递人间温暖,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积极投身赈灾救济事业;“聚力行动”———红色忠诚,垒筑钢铁长城,拥军优属,助力国防;“希望行动”———蓝色智慧,点亮未来的希望,捐建希望学校及绿地书库。
“绿地推出公益品牌的目的,在于对接国际一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先进理念及经验。今后,还将凭借这一计划,更好、更全面地参与全国各地的慈善公益事业,更有效、更直接地服务社会弱势群体,最大程度地与社会共享发展成果。”关剑表示,“这是绿地集团坚持‘和谐绿地,共建共享’发展理念、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举措,更是绿地集团结合多年来参与公益事业的经验,对自身慈善捐助工作制度化、长效化的一次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