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讯(通讯员 刘海舒 金耀飞)依托大学生村官人才和技术优势,通州区潞城镇出资13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150多万元,在肖庄村建立的北京市首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农业智能温室大棚”项目顺利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项目建成后,将引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创业成才,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据介绍,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由董超、马国春等9名潞城镇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工作团队发起,“农业智能温室大棚”项目通过了可行性论证,并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温室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采取立体种植技术,种植以高品质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从育种、移苗、生产、采摘、分装全产业链均由智能化设备完成。
“农业智能温室大棚”的核心技术在于智能化温室集群,那它和普通大棚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
董超表示,智能化温室集群划分为育种区、生产区和分装区三个部分。集群内所有温室均有通道串连,从育种、生产、采摘、分装全产业链均由智能化设备完成,温室内将采用梯状立体化种植方式,下部阴暗空间还将套种菌类植物。温室集群平均亩产量将是普通大棚的50倍,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高品质蔬菜地产问题而且能实现农民大幅度增收致富。
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镇政府积极为村官们筹措资金,鼓励他们利用母校资源、社会科技资源解决项目和技术问题。另一方面,镇政府还设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基金,先后投入资金20万元,专门用于实用人才培养、培训以及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实用人才的奖励。
目前,智能温室大棚项目已经顺利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年底前首批实验育种将生长到可收获阶段。明年该项目的二期工程将扩建至200多亩,建造经济型温室大棚1000多个,预计实现年产利润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