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银率网统计,11月(统计时间为10月29日至11月28日)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2856款,较上月增长明显。收益率方面,11月银行理财产品也延续9月以来的企稳态势,各期限收益率水平大多较上月小幅反弹(见表)。
从到期收益率看,11月共有2344款产品到期,共有1880款产品披露到期收益数据,披露比例为80.2%;在披露到期数据的产品中,有1859款达到预期收益率,达标率为98.9%。而21款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也均实现了正收益。
针对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所暴露的风险,及有关“资金池”运作的银行理财产品本质是“庞氏骗局”的言论,' howImage('stock','1_600030',this,event,'1770') 中信证券(' 600030,' 股吧)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有足额的回报,并非通常“庞氏骗局”中的虚拟投资,只是银行做了流动性错配,进行“长拆短”,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期限不匹配。事实上,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也非常类似,贷款通常期限较长,而存款一般期限较短,因此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最重要的业务,是其利润的重要来源。对国内的银行理财产品而言,资金池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不透明,投资者较难识别风险。不过,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远低于存款,因此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不高。
不过,中信证券指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一般包含银行的隐性担保,一定程度上是存款的替代品,因此银行的信用水平是产品的关键风险因素之一。在利率市场化加速及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国内银行净息差收窄、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双升,经营压力持续增大,将影响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
就年末银行理财市场而言,中信证券预计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将在年末因素带动下小幅上扬,特别是短期产品的名义收益率可能大幅提升,但考虑到销售期和清算期占款因素后,其吸引力将大幅下降。从发行银行来看,由于中小银行资金粘性较差,仍需通过对理财产品的投入来吸引资金,而国有大型银行的产品收益率将继续保持较低水平。短期来看,中型银行,特别是部分实力较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的产品或更具吸引力。
在投资期限上,建议投资者选择中期产品。此外,年末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望出现短暂反弹,投资者可择机介入相对长期的品种,但需注意回避占款期较长的“伪高息”揽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