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板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已经伤透了投资者的心!
豪气万丈的创业板开板至今尚不足10个月,但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至少已有33名高管,在这场资本的饕餮大餐刚刚开席之时,就匆匆地抽身离去。
以' howImage('stock','2_300033',this,event,'1770') 同花顺(' 300033,' 股吧)为例,该公司于去年12月25日登陆创业板,未曾料到的是,公司董秘方超和监事易晓梅,却于今年1月18日双双向公司提交辞呈,这距公司上市尚不足1个月时间。此外,' howImage('stock','2_300038',this,event,'1770') 梅泰诺(' 300038,' 股吧)副总裁施文波和' howImage('stock','2_300066',this,event,'1770') 三川股份(' 300066,' 股吧)董事来传华,则是在公司上市后仅1个多月也“挂冠而去”。
据了解,这33名高管分属24家公司,其中有董事监事15名;独立董事8名;副总裁、副总经理等5名;董秘4名。他们以“身体健康原因”、“参加董事会不便”,甚至以“夫妻两地分居”等含糊其辞的解释,作为辞职的“挡箭牌”。
面对自己为之拼搏和奉献多年的“老东家”,面对一家上市不足一年、前景广阔的高' 科技、高成长的上市公司,更遑论面对广大投资者的热情追捧和殷切期望,上述单薄的辞职托词,不仅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而且令人怀疑其中暗藏袖里乾坤的玄机。笔者以为,其中虽然各有各的“原因”,但一般都难免带有以下几个“印记”:
一是成本低廉,暴利套现。创业板的原始股份价格十分低廉,一些先知先觉的高管捷足先登,分得了一杯羹。在巨额暴利面前,他们再也无心恋战,更谈不上为广大投资人的长远利益着想。他们往往会来个金蝉脱壳,揣利走人。以梅泰诺辞职副总裁施文波为例,2007年5月,公司股东苑锡玉和张敏,分别将持有的上市公司合计10%股权,无偿转让给施文波。而在2008年9月,施文波随即将其中的4.975%以175万元转让给了余传荣、贾永和两人。这意味着,施文波目前已经净赚了175万元,而其拥有的225万股梅泰诺股票 ,不仅成为“负成本”,还变成了5000多万的巨额财富(以8月24日每股23.02元计)。
二是规避约束,落袋为安。创业板市场,在不断高企的市盈率之下,一些高管急匆匆地辞职,往往被外界解读为为日后减持套现铺路。因为与在任时“每年减持股份不得超过所持公司股份25%”的证监会硬性规定相比,高管辞职后减持的规模就不再受此制约,自由度大为增加。如福建一家创业板公司的财务经理(持有50 万股)和董秘(持有33万股),在今年8月11日进行的换届选举中悄然离职。按离职后6个月内不得减持的规定,上述两人在明年2月11日前无法套现。但事实上,明年2月11日恰好为该公司首批限售股解禁日,他们作为自然人就不受约束了。两人选择此时“精确”离职,可窥其为日后减持铺路的良苦用心。
三是创新精神消退,圈钱劲头十足。在企业成长前提下的创富可以形成良好生态,但在创新精神消失前提下的造富,则是对创业板存在合理性的致命打击。随着一些机构投资者和高管逃离创业板,市盈率从创业板开板初的110倍,跌落到如今的80倍。国内知名的创投公司深圳达晨创业投资公司董事长刘昼公开表示,创业板估值不佳,将会再降一半。高管以圈钱造富为追求,势必造成创新精神的消退,这就导致眼下创业板的成长性甚至不如中小板。据统计,截至8月18日,已公布半年报的56家创业板公司,与中小板的中报业绩相比相差甚大,创业板的中报业绩同比增长只有42%,远不如中小板的中报业绩同比增长125%。
还有一个最关键也是最致命的原因,是大家痛在身上,了然于胸的。那就是这些身为“内部人”的公司高管,他们享有与广大投资者极不对称的信息“特权”。他们对公司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危机洞若观火,一清二楚。他们或制造过销售上的“辉煌”和子虚乌有的奇高市占率,或策划过财务报表上拆东墙补西墙的补丁或猫腻。更有甚者,他们运筹于密室,在知悉业绩风险袭来之时脱身套现,以邻为壑,落袋走人,把浑然不知的广大投资者,装进一落千丈的亏损和“套牢”之中。
所幸的是,中国证监制度正在不断完善之中,对公司高管的监督和制约也在日臻健全。今天证券监督中的攻防战正愈演愈烈。己经曝光的众多证券市场的案例证明,上市公司高管巧立名目,徇私枉法的名堂和伎俩层出不穷,令人咋舌。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广大投资者睁大眼睛,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放大镜下,资本市场上的违规违法者,无论他在上市公司的地位有多高,手法有多隐秘,都会现形于法纪的罗网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