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银行爆出其代销的投资产品出现到期不能兑付甚至亏损的情况,终于逼迫管理层出手。近日,' target='_blank' >银监会一份标注为内部特急的《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业务风险排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发到各家银行,文件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排查代理销售第三方产品的业务并在15日内完成排查工作形成正式汇总报告。杭州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个金部总经理说,他在本月上旬就收到内部清查指令,昨日正式接到这份《通知》。
某股份制银行总行理财产品业务负责人表示,此次银监会整治重点是保险、' 信托和基金业务,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销售未受影响。
昨日,记者以客户身份走访杭州多家银行,发现多数银行已经暂停代销信托、'私募等第三方产品,部分银行客户经理表示,这些产品只有私人银行客户才能购买,普通客户只能购买银行自有理财产品。不过,一家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在得知记者有购买信托产品的意向,表示可以介绍前往某信托公司购买。
银行理财经理利用客户对银行的信任,介绍银行客户购买银行销售系统外的信托、'私募基金等第三方产品,已是业内公开的潜规则,俗称“飞单”,其佣金提成高达1%-3%。
李越(化名)是杭州一家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他手中有数百位高净值客户。接受客户的理财咨询,帮其配置各种投资、保障组合成为他日常的主要工作。
李越说,高净值客户对高收益产品青睐有加,但是风险和收益永远是对等的。银行对代销的信托和私募产品有着严格的风险把控,因此国有大行往往不代销这类产品。
正因为如此,大行理财经理手中的客户资源成为第三方机构眼中的肥肉。信托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和私募基金等纷纷找他,要求合作。具体来说,李越向其客户推荐一款信托或私募产品,客户购买成功后他即可获得1%—3%的佣金,信托产品一般起点100万元到300万元,相比之下,他销售本行理财产品没有佣金提成,只有年终绩效考核奖金。
在高佣金提成的诱惑下,产品风险被置于身后。有些理财经理会时不时鼓动客户参与第三方机构的产品推介会,其中,有些产品很多以畸高的收益率为诱饵,虚构投资项目,甚至存在违规集资行为。
银行代销业务将受严查
《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对本行代理销售的第三方产品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风险排查,至少包括“是否建立对被代理机构的审慎尽职调查和全行统一的内部审批制度及流程;是否建立持续性跟踪评价机制;是否对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的被代理机构建立退出机制”等10大排查点。
《通知》表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应对照代销产品清单,对本行的销售系统进行自查,包括对代销产品的系统出单和系统管控,线下销售和手工出单情况,如存在线下销售交易和手工出单,产品是否经过总行批准。
此外,《通知》还规定,各银行应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完成对基层网点人员排查,特别是对客户经理和理财销售经理等一线人员的销售行为进行重点排查。“通过查询文档资料、调阅监控录像、抽查电话录音、强制离岗休假、开展个别谈话、检查投诉记录等多种方式,对照代销产品清单,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擅自推荐或销售未经批准的第三方机构产品的现象。”
如何防止买理财产品时被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