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现在要让这个"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1月5日,在中国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target='_blank' >李克强铿锵有力地告诫与会人员。
此次会议,专题研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和《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并就下一步医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历次会议不同的是,会前,' target='_blank' >李克强抽出50分钟时间,专门听取了来自最基层的18位“最美乡村医生”困难情况的介绍和建议。
医改目标是让人民群众普惠改革红利
在先后听取了“最美乡村医生”、公立医院医改试点单位院长以及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部分成员有关困难、经验和情况的介绍后,李克强总结说:“我们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而现在就是要让这个"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激发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普遍受到实惠。过去三年的医改就是按照这个目标进行的,从最需要医疗帮助的广大人民群众着眼,去推进改革。”
李克强指出,在推动医改中,我们把握住了“保基本,强基层”这个基本原则,把覆盖全民的医保作为最大抓手,几年间就让医保的覆盖面达到了13亿人口,让人民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正是全民医保网的建立,为今天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下一步医疗体制改革有了发展条件。这是此次医改中最值得总结的经验。
改革要着眼于释放体制的巨大活力
李克强就医改试点的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经验说:“财政对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投入是有限的。我们之所以说改革是最大红利,就是要在体制机制上做文章,要创新体制,建立新的机制。要向改革要利益、要效益,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来释放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的效果和初衷相一致。”
李克强称赞基层公立医院的改革是一场“创新体制的改革”。他说,过去几年的医改把推进基本药物制度作为突破口,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综合改革,使“以药养医”的情况在基层得到了比较大的体制上的突破。
李克强总结说,改革是渐进式的、积累式的,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踟蹰不前,既要先易后难,也要敢于攻坚克难。
坚守生命和健康的底线
李克强特别提到时而出现在新闻媒体中的“病人等钱救命”等案例。他说,这些虽然属于个案,但会对整个社会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和健康,这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我们一定要守住这个底线。”李克强说。
据介绍,' target='_blank' >卫生部目前已将20种疾病纳入大病医保范畴,今后这一范围仍将逐步扩大。李克强就此指出,对于那些中等收入家庭难以承受的疾病,对于那些一个大病就返贫的家庭,要靠政府、慈善机构、保险机构共同努力,今后要走三管齐下、共同救助的路子。
他说,哪怕勒紧腰带也要想办法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建立起应急救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