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专利申请、授权创历史新高。专利申请量为1551件,同比增长45%;专利授权量为850件,同比增长60%,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9件,同比增长138%。
目前,池州市拥有各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10家,其中国家级试点2家、省级示范4家、市级示范(试点)4家。
阅读提示
“新的专利技术应用后,一台工业缝纫机从原来的4千元一下子跃升到1万多元,身价翻了2倍多。”1月13日,在池州旭豪机械有限公司车间,记者看到,这里生产的都是附加值高的专利新产品。
“这是公司引进的国内先进数控加工设备,总投资近1000万元。”车间负责人指着正在作业的机器设备告诉记者,专利“智造”新产品利润则占公司总利润的80%左右,眼下订单已排到6月份,产销势头一直不错。
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机制,客观上要求企业加速转型,改变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生产方式,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要效益。为此,池州市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并把专利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敲门砖”,形成了“以专利挖掘企业潜力,借专利带着企业盈利”的经营理念,让专利生“红利”。去年全市专利申请、授权创历史新高。专利申请量为1551件,同比增长45%;专利授权量为850件,同比增长60%,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9件,同比增长138%。
“90%以上的专利由企业申请,并且是民营企业。”市科技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全市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达到4000余件,占全市专利申请的90%以上,企业的科技投入、研发机构、科技人员、科技攻关项目和专利申请与授权5项科技指标,均占全社会总数的60%以上。
“专利不仅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红利",还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便利。”与旭豪一样,被誉为“大山里的明星”的安徽鸿凌机电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拥有17项国家专利及欧洲、亚洲、南美等12个国家的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品准予进口使用资质,仅去年就拿到国际订单1500万美元。“向专利要"红利",我们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持续不断地注入生机和活力。”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池州市拥有各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10家,其中国家级试点2家、省级示范4家、市级示范(试点)4家。”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自2010年《池州市专利资助与奖励办法》出台以来,累计兑现专利资助资金318.5万元。(邓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