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事”寓理于情
2008年3月,一部以赣南新农村建设为背景的电影《赣南之恋》在全国上映。村镇联动、商住并进,以突出建设新型社区和农民创业园区推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模式,在赣南农村迅速推进。
如记者所见,龙南县龙南镇金水社区。这个10多年前的水东村,征地拆迁后成了城市社区,村民成了城镇居民。“我们社区有了物业管理,有了业主委员会。城市医保、社会保障等纳入了社区系统管理。依靠房屋租赁等方面的稳定收入,居民福利得到解决。工业园区解决了居民就业问题。”社区居委会宣传委员廖庆光说。而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龙南县黄沙镇黄沙村有个“说事评理协会”,贴着醒目标语“说家事、公事、农事;评情理、德理、法理”。
协会由村小组长及本村致富能人、老党员、懂' 法律的干部等组成。加上乡邻之故,熟悉所涉人事,评理自然到位。“这些年,我们基本做到了事不出村。”黄沙村说事评理协会会长廖彩晶介绍。这种在传统“家族”说理上创新的协调方式,对维护今日社区秩序与和谐起到很大作用。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机制,已在龙南全县推广。
“翻身”不忘本
不久前的一天,天津市北辰区双街村的村委会二楼礼堂挤满了男女老少。村民们喜气洋洋地按顺序签字,每人领取到一个带着“金蛇纳福”4个烫金字的大红纸袋,里面是村种植合作社兑现的5000元红利。
双街村是天津市典型的城郊接合部村,在村党委书记' target='_blank' >刘春海的带领下,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村容脏乱差、企业不景气,发展到经济繁荣、村民和谐的光景。如今,村民都搬入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小区,劳动力实现100%就业,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2.6万元。
“我们用本村的实践证明,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根本途径。”十八大代表、双街村党委书记' target='_blank' >刘春海自豪地说。
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在享受到快速城镇化带来的经济状况快速改善之时,当地部分老百姓也产生了不求进取、贪图享受的心理,很多人再不愿下地干活,怕脏怕累,甚至出现了聚众赌博等丑恶现象。
“在基本建成小康的同时,重要的是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修养,加强对村民的思想引导。”刘春海说,这些年,双街村响亮喊出“劳动最光荣”的口号。2012年,双街村投资建设1200个葡萄大棚,规定全村年满18岁的村民作为股民加入种植业合作社从事葡萄大棚种植,“逼”农民重新下地干活,“劳动最光荣、最幸福”的淳朴乡风重现新农村。
“赶”上去,“熏”出来
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小镇。宏伟气派的村民活动广场,宽敞干净的街市,让人无法想象这是农民集中居住区。
1970年从长江外滩围垦建村、白手起家以来,永联村经过“以工兴村”、“轧钢富村”、“炼钢强村”的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阶段,如今已是全国有名的富裕村。
永联村干部徐晓华介绍,村民刚刚搬进集中居住小区那会儿,可是另一番景象,“一些住进公寓的村民,把小区刚刚种植的草坪挖掉,种起了小葱小蒜;一些村民放着家里的自来水不用,跑到公共厕所里偷水,一个星期内砸坏了三把公共厕所的门锁……”
“永联村是全国经济强村,如果外头披着洋大衣,里头装的是土渣子,能叫社会主义新农村吗?”永联村下决心提高村民素质。
村里每季度给每个家庭发放100个垃圾袋,并分组收集垃圾;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每天一场戏,让优秀文化熏陶村民;上海' 世博会时,组织1万多名村民前去参观,感受现代城市文明;2004年开始,设立“文明家庭奖”,将环境卫生、家庭和睦、邻里关系等行为纳入评比,迄今已累计发放奖金6000多万元。
“经济发展仍是今后所有工作的基础,但我们更要把村民的素质"赶"上去,把村里的文化"熏"出来。”徐晓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