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菲(化名)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上海,工作了6年多,从最初的“月光族”已经慢慢转变成了拥有存款近10万元的“富婆”。谈及自己一路走来的“理财路”,她总结出了两点:理财不能懒和拖。
本报记者 沈梦雪
第一个1000元投资基金
吕菲告诉记者,自己2005年正式开始工作,刚开始的月薪只有4000元,刨去房租和生活费后,每月能余下的最多也就是几百元钱而已。不过对于这笔钱,她也很慎重,从不乱花:“不管多少,都是钱啊。”在存了近半年后,吕菲才攒够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1000元积蓄,随后在银行理财经理的建议下购买了一只股票 型基金。当时正逢2006年大牛市,吕菲投资的钱差不多翻了一番。虽然总数不多,至少有一个好的开头,吕菲对于存钱、理财有了更深的认识。
“自从在基金上赚钱了,我就开始每月从工资里固定结余300元,定投了一只货币型基金,我想基金定投就是强制储蓄,尽管收益不如股票 型基金,但是风险却要小很多,一点一点来嘛!”她说道。
一点一滴积累
随着收入的增加以及基金赚到的收益,吕菲在2007年正式成为了“万元户”。她将钱分成了3部分,一部分放在银行的定期存款里,一部分仍然根据行情来买基金,另一部分做基金定投,只不过份额增加到了每月500元。
投入逐渐增多,财富增加的速度也加快了。到了2009年,吕菲的资金已经达到了5万元。她回忆,2008年股市大跌,市场整体不太理想,于是除了基金定投,她把手头的基金产品陆续都赎了出来。“那一年我试着购买了理财产品,半年期或一年期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平均在5%左右,也挺诱人的。”
另外,她还尝试着投资了一把纸黄金。“那时候黄金价格真便宜,最低的时候只要150元/克,全年平均下来也就200元/克。”吕菲拿出了3000元“黄金基金”,一年下来,收益约在20%。
到目前为止,她在这些方面的投资总计已经达到了10万元,这个人生中的第一个10万元,对于吕菲来说很艰辛又很幸福,这让她看到了积少成多的力量和理财的成果。
理财最忌懒和拖
对于这些年自己摸索出来的理财路,吕菲对于这个成果很满意:“我觉得理财不是发财,理财的意义在于通过打理日常资金,让我们的钱能够一点点实现积累,保值、增值。”另外,她也悟出了两点要领:不要拖、不要懒,一定要持之以恒。“理财就是倒腾,需要让钱尽量活动起来,人要勤快一点,经常关注银行信息、搜集和分析市场理财信息。开始了,就会慢慢地看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