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国债仍是无风险理财首选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img src="http://i2.hexunimg.cn/2013-02-18/151177298.jpg" alt="国债仍是无风险理财首选" border=1 align=middle> 尽管股市已现回暖迹象,基金也渐改萎靡态势,但这些投资毕竟存在不小的风险。若论最简单易行且无风险的投资品种,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恐怕只剩下定期存款与国债了。而国债的利率总是比同期定存高那么一点,因此,即使到了2013年,国债仍是普通投资者无风险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国债仍是无<a href=风险理财首选" border=1 align=middle>

尽管股市已现回暖迹象,基金也渐改萎靡态势,但这些投资毕竟存在不小的风险。若论最简单易行且无风险的投资品种,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恐怕只剩下定期存款与国债了。而国债的利率总是比同期定存高那么一点,因此,即使到了2013年,国债仍是普通投资者风险理财的首选。

案例

投资者:赵女士,58岁,现与老伴都退休在家,每月有稳定的退休工资,合计6000多元。另有一处房产出租,每月租金6000多元。

赵女士与老伴的晚年生活应该说已是衣食无忧,每月近1.3万元的收入,即使是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若没有大病大灾,老两口也是花不完的。一年下来,他们总能结余个八九万元。而对于这部分钱,赵女士大部分用来购买国债,少部分用来短期存款。

其实,从年轻时起,赵女士就对购买国债情有独钟。上世纪90年代,国债的发行利率比较高,她尝到了甜头。于是,随后的这些年,其购买国债的传统一直沿袭了下来。虽然国债利率不再像以前那么高,但还是会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在赵女士看来,到目前为止,购买国债是她惟一能信任的、肯定保本的、收益还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理财方式。

据有关机构的调查显示,2013年,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尤其是保守的投资者和老年人一族,国债还是最受青睐的理财产品。众多理财专家也认为,2013年的股市、基金市场、' 信托市场等,还会震荡、风险重重,因此,都不适合无时间、少经验、风险承受能力差、年龄偏大的普通投资者,而反观国债市场,预计机会会比前两年有所增加。

据' target='_blank' >财政部此前公布的2013年关键期限国债发行计划表显示,2013年关键期限国债发行总期数将比2011年和2012年增加4期,达到35期。若以惯例每期280亿元的发行规模粗略估算,2013年关键期限国债的发行量将有望达到9800亿元,比2012年多出1120亿元。

通常当年最终的国债发行量都会高于计划的关键期限国债发行量,如2011年高出约44%,2012年高出约30%。那么,以此推算,2013年的国债发行总量有望达到1.3万-1.4万亿元。相较于2013年国债到期规模7825亿元,即2013年国债净发行规模将达到5200亿-6200亿元,不仅远高于2012年,且从这个角度而言,即使国债投资群体较为固定,但仍可确定2013年国债供求紧张的状况会明显改观。

单拿投资者青睐的储蓄式国债而言,信息显示,2013年储蓄式国债将要发行9次,从3-11月,每月的10日都将发售一次,每次均有3年期、5年期两期,合计18期。其中,一次性还本付息的凭证式储蓄国债发行4次,分别在3月、6月、9月和11月;按年付息的电子式储蓄国债发行5次,分别在4月、5月、7月、8月和10月。

赵女士认为,蛇年里,国债发行数量大幅增加,常常抢购不到的局面必将明显改观,购买国债会比去年容易。此外,在购买渠道上也方便了,与此前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电子式储蓄国债可以通过网银购买,免去了早起排队的烦恼和不便,更可避免银行内部通过关系购买的不公。

“倘若真如传言所说遇上降息,购买国债相当于提前锁定收益”,赵女士认为,国债的吸引力还在于与银行定存相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电子式储蓄国债每年付息,计息不仅是复利,更重要的是提前支取不损失之前的利息,而定期存款则不然,提前支取利息全部只能按照活期存款利息计算。老年人突发大病难免,可能突然会用到大额资金,从这个角度讲,国债较定期存款更适合老年人稳健理财。

商报点评

对于缺少投资技巧而又保守的投资者,国债可以说是较好的投资品种,由于是国家财政部发行,基本不存在风险收益高于定存而且省心。国债有凭证式和记账式之分,凭证式储蓄国债需在银行网点购买,有收款凭单;另外银行还推出无纸化的电子式储蓄国债。电子式国债需要到银行开设国债托管账户,它的好处是不必担心丢失,购买、查询、兑付都很方便,而且到期银行会将利息自动打到指定账户。记账式国债需要到证券交易所开设账户,可以像股票 一样在二级市场买卖。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腾讯否认关闭QQ群传闻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