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资源红利”如何再造?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2月24日,挥之不去的雾霾天气在元宵节当天又一次侵扰我国部分地区,这让“空气污染”一词再次刺痛公众神经。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是当务之急,而环境恶化所牵出的资源问题更应引起人们深思。一方面是资源过度使用带来的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发展造成的资源紧张,解决上述问题或可通过“资源红利”再造途径。 对“资源红利”不加节制开发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带来环境恶化,更因其不可持续变得越发困难。直至今天,“资源红利”在某些地区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内蒙古(,)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2月24日,挥之不去的雾霾天气在元宵节当天又一次侵扰我国部分地区,这让“空气污染”一词再次刺痛公众神经。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是当务之急,而环境恶化所牵出的资源问题更应引起人们深思。一方面是资源过度使用带来的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发展造成的资源紧张,解决上述问题或可通过“资源红利”再造途径。

对“资源红利”不加节制开发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带来环境恶化,更因其不可持续变得越发困难。直至今天,“资源红利”在某些地区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内蒙古' howImage('stock','1_600295',this,event,'1770') 鄂尔多斯(' 600295,' 股吧)就是其中较具代表的城市。正是得益于煤炭行业的井喷,鄂尔多斯用10年时间演绎了人均GDP一度超过香港的经济神话;而就在2011年底,煤炭量价齐跌,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的鄂尔多斯正在陷入“资源陷阱”,该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也随之失去动力。

过度依赖资源推动经济增长,注定会面临因其减弱所带来的一系列严峻挑战。辽宁阜新、山西大同,还有很多有类似情况的城市已在饱尝其中蕴含的诸多风险。这些曾经或者现在的资源城市都在为“资源转型”做努力。从发展旅游、新能源等产业的转型措施不难看出其核心都是约束“资源红利”,挖掘除“资源红利”以外的其他红利。

面对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共同问题,各国都在加强对资源使用约束的强化。社会形成普遍共识的是,依托资源这一传统红利进行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考虑到全球自然环境恶化,我国政府已经主动承担起节能减排任务,并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另外,普通民众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正是考虑到“资源红利”受客观和主观条件的限制,继续挖掘的空间极其有限,因此传统“资源红利”很难继续作为支撑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十八大报告和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城镇化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提出城镇化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点,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而在今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多提出了城镇化的目标和规划,为人们展示出一幅幅美好蓝图。近来这一被频繁提及的概念也与“资源红利”有着密切关联。我们看到与以往不同的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提出加快城镇化速度的同时,都透露出要提高城镇化质量,提高城镇化质量就必须发挥好“资源红利”的作用。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城市的发展会增加对资源使用,导致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而城镇化质量的提出则有望解决这一矛盾。因为城镇化的质量体现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还有集约发展上。这恰恰意味着“资源红利”将被更为合理有效地释放。需要承认的是,资源是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其有限性也制约着城镇化和经济的增长。如何克服资源有限性这一特性,以及如何将有限资源充分合理分配并有效利用将决定城镇化发展的未来。

著名经济学家' target='_blank' >厉以宁近期便提到,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时产生新的红利,其中就包括新的“资源红利”。他认为,所谓新的“资源红利”,就是除土地、矿产这些旧的“资源红利”外,开始依托新的科学技术来开发利用原来无法利用的空间、物质,比如海水淡化增加了资源,治理沙化增加的土地,振兴草场业增进土地资源的利用,开发新能源等。从他的观点中不难发现的是,无论是对原有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还是对新能源的探索,其实质都是对资源广度和深度的拓展,令原本已遭过度开发的“资源红利”再焕发新的生命力。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考虑到随着传统自然资源开发潜力下降、能源价格快速上升和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增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我国也是全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并将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热点。为加快新能源发展,我国已于2005年起相继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法规政策和规划。

对新的“资源红利”的探索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2010年8月,国家' target='_blank' >发改委便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的产生,是国家对新的“资源红利”开发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亟须破除“资源红利”有限空间的客观要求。

新的“资源红利”是“资源红利”再造的结果,而“资源红利”能够成功再造则需要人力及科技的配合。专家认为,某些方面新的“资源红利”要和新的“人口红利”结合在一起,没有熟练技工和技术专家谈不到科技的突破,也就没有新的“资源红利”。新的“资源红利”同样需要创造,要依靠科学技术的突破,不仅要有新的发明,而且要把新的发明应用在经济领域,使这些成果在经济当中产生效率。只有有了新资源优势,发展才会持续进行。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港币对人民币汇率今日收于0.80268/70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