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笔者回乡时遇到几个乡亲谈论金融理财知识。恰巧一位堂兄也在其中。他告诉我,“我常听银行的亲戚讲解存款组合、银行卡使用方法等,经过自己平时操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左邻右舍平时遇到啥问题都愿意来问我,闲时我也常和他们交流经验。”看来,像堂兄这样的理财“二传手”在农村深受欢迎。
随着惠农、利农、便农等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在鼓起“钱袋子”的同时,其理财观念也在发生着根本性地转变,科学理财、保值增值的愿望十分迫切。然而,由于银行网点服务范围广、柜面业务量大,人手又明显不足,深入田间指导理财的时间、范围十分有限。举办理财知识讲座时,又多以村为单位选派1-2人,一般村民小组很少有人参加。即使现场指导,有时专业人员用词比较深奥,农民听了不太明白,难以在实践中应用。而银行专业人士把理财技巧传授给村组“土二传手”,再由他们点拨身边的农民,既省时省力,又能达到金融知识普及的目的。
当前,在金融创新步伐加快的背景下,银行的新业务、新品种不断走向千家万户,加上假币泛滥、电话短信诈骗猖獗,手持现金发生被盗、鼠咬、火烧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群众,对理财的期限、品种、收益等要求也特别强。
对此,笔者认为,各基层行应从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创新思维,调整思路,在明确文化层次、年龄范围等准入条件的前提下,为每个村民小组选拔、确定理财“二传手”,让讲话通俗易懂、现场指导方便、解决难题及时的理财“二传手”真正多起来。
同时,建立健全理财“二传手”运行、评价和激励机制,落实例会制度及定期补贴政策,利用自身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系统,或通过到外地观摩、引进来讲解、派出去充电等形式,提高其学习、应用金融产品的能力。
理财“二传手”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银行的理财业务,也是从简单到复杂:最初只有存款、贷款等基本业务,如今中间业务却成了银行收入的主力之一,并且成了银行制胜未来的关键。而如今的农民也是新型的农民,文化程度已有所提高,所以,在宣传金融知识时,也可以从最简单的存款、买国债等业务逐渐向宣传卖基金、黄金、银行理财产品、' 电子银行等方向。在硬件设施达标的同时,让“二传手”们接棒教会普通农民,从而普遍提高农村的金融知识水平,让“二传手”也成为开启农村金融市场的又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