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里的养殖业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养殖面积已经达到800余亩、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5000余元,这些成果都与琅琊镇西杨家洼村的海上党支部工作密切相关。据了解 ,该党支部是山东省首个海上党支部,共有成员23人。支部成员利用闲暇时间对渔民党员进行走访 ,向他们及时宣传相关政策和最新的渔业生产技术。
近日,记者来到琅琊镇西杨家洼村海上养殖区,看到一排排养殖水产品的网箱如同梯田,一艘艘渔船穿梭往来,悬挂的国旗迎风飘扬。记者正碰上海上党支部成员们召开支部会议,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论最多的还是渔业生产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们琅琊镇党委借鉴陆地党建成果和经验,将党建触角延伸到海上,通过大量实地走访,将从事海洋渔业一线生产的渔民党员集中起来,成立了山东省首个海上党支部。”琅琊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党支部吸纳了23名渔民党员。党支部同琅琊镇边防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等部门加强联动机制,对渔民党员的信息进行全方位覆盖。实施上门服务、进船服务等便民利民措施,对渔民突发的海上作业事故、所需求的' 法律援助和疾病救治等问题,及时给予相应救助。
海上党支部的成立,为50公里的海岸线上构筑起了以海上党员为点、海上党支部为线、广大渔民为面的工作带。
结合渔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党支部成员利用闲暇时间对渔民党员进行走访,向他们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最新的渔业生产技术。在渔民外出捕捞期间,党支部也会通过无线电、手机简报等形式和渔民党员进行互动,时刻让渔民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党支部还积极联系党委政府,通过上级相关部门扶持,投资20多万元新建占地110平方米的渔民培训教室和农家书屋,邀请渔业研究所、全镇养殖能手等专业人才现场讲座,为渔民搭建了一个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养殖技术、促进科研机构和基层渔民沟通交流的服务平台。
海上党支部给渔民带来的最大实惠是收入的增加。西杨家洼村渔民在海上党支部和渔业合作社的带领下,逐步实现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现在养殖面积已经达到800多亩,全村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多元。党支部党员不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自身致富后,自觉向其他村民传授致富经验,进行技术指导。
“海上党支部的设立,真正实现了渔民、党员"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海上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心系渔民群众,带头干事创业,成为推动琅琊镇经济发展和维护基层稳定的主心骨,为发展壮大蓝色海洋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琅琊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文/图记者 周晋华 本报通讯员 王暖国 苗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