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3月29日A24版报道了宁波几位投资者购买了“步步稳”理财产品,一年后零盈利不说,倒亏10%的本金,投资者称恒生银行“像设赌局让你亏钱”。
昨日,记者收到了恒生银行中国企业传讯部的回复,也采访了宁波十多位购买过恒生银行“步步稳”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记者 周阳
[争议] 是否将不恰当的产品卖给不恰当的人?
昨天,记者收到了一封“恒生中国企业传讯部”的澄清信。恒生银行表示,整个销售流程均依据银行规定完成并完整存档。为让客户能根据其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其理财计划匹配的产品,销售产品前,银行已为客户做相应的风险评估,使之与产品风险相匹配,再向客户重申产品风险要点,由客户回答确认,该过程留有录音存档。
澄清信中还表示,该产品是与股票 挂钩的结构性投资产品,并非直接代客购买股票 或代客境外理财的产品。银行已经根据监管要求对产品的资产分布及盈亏情况作出充分披露,并且完全依据销售文件的约定操作,并没有拿投资者的钱进行实业投资。
恒生中国企业传讯部还强调,黄女士投资该产品于2012年2月发行的一期,挂钩三只股票 潜在收益率设在13%,三只股票 为' howImage('stock','1_601398',this,event,'1770') 工商银行(' 601398,' 股吧)、' howImage('stock','1_601857',this,event,'1770') 中国石油(' 601857,' 股吧)和' howImage('stock','2_000063',this,event,'1770') 中兴通讯(' 000063,' 股吧)。当时他们参考了彭博平台(2012年2月1日)的市场评价,当中显示89%的市场分析师对中兴通讯给予持有和增持的正面评级。
对于这样的回复,投诉人马先生感觉很可笑。首先,他拿到的合同里没有填写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级;其次,像恒生银行这么大的一家国际性银行,如果投资股票 就是看看彭博平台的市场评价,而这个平台散户也可以看得到,为什么还要去选择专业的理财团队?再则,“步步稳”是一款高风险的理财产品,而他爱人黄女士没有任何投资经验。是否将不恰当的产品卖给不恰当的人?
“说到底,一开始就设好一个局,国际性银行和散户对赌那只股票 的涨跌,散户不亏才怪。”投诉人马先生愤愤地表示。
[律师] 争议焦点是合同是否有效
到底恒生银行有没有设局和客户对赌股票 的涨跌呢?记者以电话或电邮方式采访到了16位恒生银行的客户,其中有12位购买了该银行理财产品,并出现了10%的本金亏损,而有4位投资人是有盈利的,约为本金的3%左右。从不完全统计数据看,客户亏得多,赚得少。
投诉人“ZhuJW”发邮件告诉记者,他是2011年3月28日在恒生银行买的理财产品,当时马姓客户经理极力推荐这只理财产品。该理财产品与' howImage('stock','1_601088',this,event,'1770') 中国神华(' 601088,' 股吧)、中国工商银行和' howImage('stock','1_600028',this,event,'1770') 中国石化(' 600028,' 股吧)3只股票 挂钩,风险是3只股票 中一只跌破40%,本金减10%,如果到期时没有跌破40%,收益就是8%。他当时买了20万。2012年3月28日到期时去银行,他们说工商银行跌破过40%,现在没到规定的价位,没收益本金还要扣10%,也就是扣去2万元,当时他就去找了理财经理,但银行说这个人离职了,找银行领导拿录音,他们却说没录音了。后来恒生银行上海总部领导向客户表示歉意,并说以后用收益高保本金的理财产品来弥补。
某银行' 法律部人士告诉记者,《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通知》要求理财产品应与投资资产一一对应,也就说投资者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银行要逐一分清资金的来去,不能几个资金池混在一起,这个法规出台后,银行就比较难“设局”了。
“我个人认为银行和客户争议的焦点是合同是否有效。”浙江和义律师事务所范军武律师向记者表示,如果合同有效,合同就要履行,客户有损失就要自己承担;如果主体不合格,内容不合法,这个合同无效。
现在合同主体是恒生银行,却没有公章,只有银行业务员的签字,银行是否出具了委托书委托业务员销售产品?如果没有的话,该合同就无效。另外,合同里是否有人民银行的具体批文,是否出示给投资人看,是否在合同里注明,如果没有,那内容也就不合法。
目前宁波市银监局已经对马先生的投诉立案,大概60个工作日内会给予答复,本报也将继续关注。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方面的投诉,可以继续向本报反映。
邮件:22768715@qq.com,或者新浪' 微博私信:@现代金报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