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arget='_blank' >银监会近日发布的“8号文”《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被市场解读为将带来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格局的调整,包括产品收益更趋理性、风险-收益层级更趋明晰、产品投资期限集中度降低等,将带来更加透明的投资环境。
对于喜欢将闲钱投入到银行理财产品的' 大众投资者来说,9个月后将正式施行的新规,将带来不少理财的新气象。
产品投资方向透明化
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应与投资资产一一对应,银行应公布理财业务的具体资金去向,并充分披露有关信息。商业银行应实现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对应,向投资人充分披露非标债券资产情况,包括融资客户和项目名称、期限、到期收益分配和交易结构等情况,理财产品存续期内非标债权资产变更或风险状况变化的,应在5日内向投资人披露。
昨日,全国十佳理财师团队“财进万家”成员、国际注册财务策划师徐正国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以往银行是把发布各个理财产品筹集的资金放在自己的“资金池”中,再去进行投资,无法明确哪一个理财产品的资金究竟投向了哪里,这相当于银行把投资风险转嫁给了毫不知情的投资者。实行“一一对应”后,投资者将知晓资金的去向,并更好地了解其中的风险点在哪里,判断投资项目可不可行时将有据可依,因此,盲从购买理财产品的现象也将减少。
债券类产品比例将增大
新规规定,“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根据银监会数据,2012年一半左右的银行理财资金流向了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35%左右的资金投向非标债权资产。
普益财富研究员曾韵佼指出,在非标债权资产占比受限后,商业银行除了可以通过清理资产池中的非标债权资产,降低其总额来满足监管要求之外,还可以加大对债券资产、同业资产等标准债权以及货币市场类资产配置,做大理财产品整体余额来达到监管规定。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会造成今后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增加、项目融资类产品的相对减少。
新产品投资期限将拉长
曾韵佼指出,今年1季度理财产品发行近9000款,环比保持较高增速。新规的下发将使短期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暂时放缓,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过渡时间来对现有资金池中的非标债权资产进行清理,另一方面则是项目与产品投资的一一对应确实会加大理财产品的发行难度。
曾韵佼告诉记者,投向信贷资产、' 信托贷款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信贷类产品,去年其平均期限为287天,远高于市场平均投资期。这类产品具有期限较长、收益较高的特征。
曾韵佼认为,新规提出的“一一对应”要求,一方面,可能导致市场整体投资期限的延长,即由于融资类项目多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企业贷款等,其投资期限通常在1年以上,今后新发行产品的投资期限会逐渐延长;另一方面,将导致今后各类产品风险和收益的分化,即以债券、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对象的产品风险和收益将较低,以融资类项目为投资对象的产品风险和收益将较高,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层级将更加明晰。
单个项目的投资风险加大
徐正国告诉记者,新规实行后,银行理财产品的系统性投资风险会降低,但单个项目的投资风险反而会加大。在实行“一一对应”之前,假设一家银行发售了10款理财产品,其中8款盈利、2款亏损,银行会将盈利和亏损对冲,再分配收益给10款产品的投资者,即所有投资者都可能获得收益;而“一一对应”实行后,银行无法用“资金池”来实现对冲功能,那么其中2款产品的投资者将承担投资失败的后果,而其他8款产品的投资者的收益,将比前一种情况的收益更多。
对投资者而言,投资理财产品后,收益达不到预期、甚至本金亏损的概率将会提升。因此,新规实行后,对有意申购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正国建议投资者在选择时关注风控措施是否到位、发行者“硬件”实力、银行等方面能否及时监管项目。
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否降低?
曾韵佼表示,资金池运作模式在会计核算和处理上有所简化,有益于商业银行降低管理成本。而新规的“产品和所投资资产一一对应”要求,减弱了资产运作的规模效应,增加会计核算与处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产品运作管理成本。反映在理财产品上,管理成本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品整体收益率的降低。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银行业理财产品余额为7.1万亿。理财产品投向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同业存款的占60%以上,债权类项目类融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票据资产、银信合作等)占25%左右,高收益型权益类资产占10%左右。按照债权、权益类投资占40%的上限计算,“非标债权”约为2.8万亿。而新规限制了“非标债权”的规模。有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非标债权”能为银行理财产品提供更高的收益,其规模的受限,将使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增速有下行压力。
不过,徐正国认为,新规施行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应该不会降低”。由于产品投资方向信息的透明化,银行将失去其原有的品牌优势,银行面临着更多更大的竞争,必然会在选择投资项目上更加用心,倾向于选择大型项目,打出更多的独家优惠吸引投资者,因此,徐正国预计,产品收益率应该不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