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热传一个笑话,说一个北京人1994年卖了房子到" 美国淘金。多年来风餐露宿送外卖,晚上还要背单词,辛苦节俭两鬓苍苍,终于攒了100万美元回国养老。但回到京城,发现当年卖掉的房子现中介挂牌690万,刹那间崩溃。
但有经济生活常识的人可以发现笑话中的不合理之处。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目前能卖到690万元的老房子,二十年前是什么档次的房子?笔者目前住的房子在上海内环,90多平米的二室,二十年前约值30-40万元,目前最多也就卖300多万元而已。笑话里提到的那个北京人,二十年前卖的房子不仅是面积超大,而且处黄金地段,品质特好,才可能在二十年后卖到690万元。有这个条件的北京人,会卖了房子去美国送外卖吗?
另外,1994年卖房的北京人估计至少也拿了50万人民币。20年来,不管是投资一路走牛的美国股市,还是“千夫所指”的中国股市,甚至只是打打新股、买个业绩中等偏下的股票 基金,至今收回来300万元是大概率事件,而如果能达到20%的“" 巴菲特收益率”,则至今已有1600万元。这北京人有幸在1994年坐拥50万元人民币资产,却毫不考虑投资问题,同时移居美国二十年也没找到正经工作、安家落户,这能怪谁呢?不怪房价飙升、不怪通货膨胀,只能怪这人自己缺乏通过工作和投资创造财富的意识和能力。
说到20%的“巴菲特增长率”,每年巴菲特开年会的时候,都会被人拿出来说说。去年巴老公司的净值增长是14%多,略逊于标普指数。但自1965年以来,该公司平均每年的复利增长率是20%,47年来累计增长了五千多倍!
这个成绩,可以让许多欧美国家的投资者顶礼膜拜,但身处高增长、高通胀经济环境下的中国人,就未必很感冒。1965年你家里若辛辛苦苦攒了100块钱交给巴菲特投资,到现在巴老也就还给你五十多万而已。套用热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里的说法,“也就够二环内买俩厕所”。
但实际上,47年来只等着一笔投资结果而自己毫无其他收入来源的人,毕竟是很少的。我们假设1965年一个18岁的年轻人开始工作,第一年有10元的积蓄投入股市,以后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投入股市的资金,到2012年当他65岁时,他的投资本利合计就有300多万了。除了住房,手里还持300万流动资产的家庭,在中国甚至全世界,应该都算得上是很不错的中产阶级了吧?所以,只靠证券投资,而自己不工作、不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是很难过上好日子的。
当然,这个例子仍有欠妥之处。首先,能连续47年每年新增积蓄的增长超过20%的个人很少。家庭成员一起攒钱虽然有可能达到,但一旦碰上子女结婚分家、夫妻离异、失业、某个家庭成员重病等等,这个追加投资的计划就被打断了。可悲的是,列举的这些变故,每个家庭碰上一、两件的概率还相当不小。其次,300多万元的成果,基本是靠20%的复利累积在最后几年的巨大威力。在上述例子中,2000年只有25万元多的投资本利,到2007年只有109万元,而这年他就要退休了。如果儿女不贴补他继续" 炒股,他只能拿着100多万元安享晚年,虽然比绝大多数中国老人过得滋润,但也绝谈不上大富大贵值得炫耀。要摊上个儿子非但不补贴还要伸手问父母要钱买新房结婚,他的晚年富贵梦就彻底泡汤了。
所以要富得早赚得长,才有好日子可盼。你必须在1994年就拥有几十万的流动资产,又能取得20%的持续复利回报,同时有份体面工作维持20年以上,夫妻和睦不分家,儿女结婚坚决不资助,才能在退休前取得上千万的资产,实现财务自由。
这么看来,身处我们这个社会财富阶层急剧变化的时代,要在经济上体会到真正的幸福感,考虑的问题还是很多很多。只靠巴菲特的收益率,是满足不了大多数中国人的胃口的。海康人寿投资总监 刘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