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掌上灵通的孵化者:美国人苏丹瑞掘金中国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对于中国的IT创业者来说,掌上灵通曾是一个创业传奇。 1999年创立,这家公司只投入500万美元,在2004年上市时市值却超过5亿美元。 这家创业公司的孵化者之一,是一个叫做苏丹瑞的美国人。 他的商业嗅觉,在1999年就把他带到了只有1500万移动手机用户的中国。他赌定,在中国移动领域会有美好前景。不过,这在当时被别人称为“极为疯狂的判断”。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对于中国的IT创业者来说,掌上灵通曾是一个创业传奇。

1999年创立,这家公司只投入500万美元,在2004年上市时市值却超过5亿美元

这家创业公司的孵化者之一,是一个叫做苏丹瑞的美国人。

他的商业嗅觉,在1999年就把他带到了只有1500万移动手机用户的中国。他赌定,在中国移动' 通信领域会有美好前景。不过,这在当时被别人称为“极为疯狂的判断”。

“疯狂的判断”

上世纪90年代,苏丹瑞在高盛伦敦工作的时候对移动通信领域发生强烈的兴趣。苏丹瑞在欧洲亲眼目睹了欧洲移动用户的崛起,短信和数据业务也迅速增长。

在当时,美国用户的使用比例还相对较低。苏丹瑞一直有一种感觉,这是少数欧洲比美国领先的领域之一。

于是,苏丹瑞不断和朋友讨论这一现象,也有人开始提醒苏丹瑞移动通信在中国的发展潜力,这让苏丹瑞的想象力大爆发。

对于一个外国人而言,做一个对中国市场的判断相当困难。除了一些技术派人士相信中国移动通信或者大有可为之外,大部分商人对苏丹瑞表达了负面的看法,甚至包括中国的商人。

苏丹瑞告诉老板要去中国,并且打算投资和建立一家与移动相关的公司时,老板的第一反应就是眼前的这个人疯了。那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刚结束,高盛在中国有一些投资极为糟糕。

其实苏丹瑞自己都不能确定是否看清楚了大趋势。他只是简单地坚信,从十年或者二十年的跨度来看,中国会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地方。

看到大部分人对手机在中国的应用如此不看好,反而让苏丹瑞很兴奋。苏丹瑞在高盛的一位合伙人老板曾经致信一位前高盛大陆籍高管,这位资深人士回信中直言不讳地认为这项生意“非常有风险”,“他是个外国人,他无法理解在中国只有部队和国有企业老总才用得起手机”。

于是,苏丹瑞在伦敦雇了一个中国学生,要求她向中国移动各省分公司打电话,包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只问他们简单的问题,比如目前拥有多少移动用户,在一年内会增长到多少?

这项调查显示,尽管当时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拥有大约在1500万移动用户左右,中国在90年代末其实已拥有2000万到2500万移动用户。更重要的是,和这些移动公司的市场部人员交流下来,苏丹瑞能得知未来每个省新增用户都达到100-200万用户。

“所有的省份加起来,突然你发现这些人在告诉你:在一两年内,中国移动用户将达到4000万。”苏丹瑞回忆。

“我有一种年轻人的热情,当许多人说不的时候,我却相信这是对的。”受这种热情的驱动,以及调查给予的信心,让苏丹瑞下定决心登上下一班去中国的飞机。

这就是苏丹瑞十年前在中国创业的开始。

全能CFO

苏丹瑞退出高盛,从伦敦搬到上海,加速了新公司的成立步伐。

掌上灵通最初的创业团队就相识在伦敦。当时他们还是留学生。起先这三四人的小团队一直在伦敦会面,后来逐步回到上海,通过招人逐渐建成完整的团队。

最早的日子里,苏丹瑞的价值体现两个方面。其一,设立一个清晰的愿景,为公司撰写商业计划,建立清晰的流程、经营发展和招聘计划。

在1999年,就像他坚信中国移动通信的潜力一样,他相信在上海有很多聪明的人才,他们的收入极低,非常想到外资企业工作。掌上灵通找到的第一批100名员工,是从199年底开始,到2000年年中结束,才花了6个月。

其二,必须确保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在此之前,掌上灵通大部分的资金来自苏丹瑞、创始管理层,以及苏丹瑞以前在高盛的老板们。

危机很快出现。因为不断招聘员工致使公司成本升高。在2000年年中,掌上灵通的账上甚至没有了资金,第一次让苏丹瑞觉得重大挑战来临了。

“大多是情况下,很多人等资金等了太久,如果你有清晰的愿景,钱早到比晚到好。”苏丹瑞说。那时,融资的重要性开始体现出来了。

他曾经收到的25封关于融资的邮件回复中,有一些大型机构的投资人断然告诉苏丹瑞,他的商业计划书没有意义,因为中国没有足够的手机用户。

面对这样的冷遇,在这最初的半年中,苏丹瑞的回应是一周7天不间断的工作。现在他已经不记得这一切是如何完成的,只记得满眼都是工作。

苏丹瑞担任的职务是CFO,其对职位保持着一种特殊的清醒态度:作为一个外国人,要在公司里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我永远不想,也不应该想成为一个中国本地公司CEO,那样看起来很愚蠢。”

这个问题的大背景是,在处理和员工的关系中,苏丹瑞也曾遇到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老板是外国人,有些事情他永远无法理解",这种说法很容易成为上下级沟通不畅的借口。

苏丹瑞的对策,就是让有本地理解的人做CEO。

同时,苏丹瑞又有一种巧妙的方式拉近距离。刚来上海的时候,他曾经尝试在工作中使用上海话,尽管无人能懂。很多人事后告诉苏丹瑞,他们由此对公司的印象变得更好,因为至少他们觉得苏丹瑞特别无畏,敢于尝试。

身为CFO,其工作主要是融钱与花钱。苏丹瑞相信,在所有小公司里,花钱是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如果正确地支出,公司将变得成功,但是花钱花的太快,可能导致破产。

苏丹瑞的一天从早上八九点开始,在晚上八点结束。早上,他关注内部管理,比如召开晨会,撰写职位描述,设立目标,下午一半时间面试员工。苏丹瑞对招聘员工尤为重视。在高盛的经历告诉他,如果要招牌一个职位,必须面试20个人。

招收第一个员工时,苏丹瑞就告诉自己不能等到有100%把握的时候才下决心,那时候已经来不及,到80%的把握已经足够。靠着这种拼劲,在三年内,掌上灵通达到了1000人的规模。

下午的另一半时间用来解决问题,比如解决分歧、争论,应对客户问题,看看为什么技术部门的工作进程慢下来,或者新雇的员工为什么没能与其他成员合作。还要花时间见其他公司高管,做开发潜在客户等拓展事务。

晚饭之后,大约10点到早上2点,苏丹瑞开始打电话融资,修改商业计划,撰写PPT,因为他面向的都是时差倒过来的外国人。那时候,苏丹瑞每天至少要工作16个小时,最多的时候要到20个小时。

在2001年11月,掌上灵通实现了第一个月的盈利,这差不多是成立公司两年后。到2002年初,盈利规模已经不小了。当时中国成功的创业公司极少,但掌上灵通已经初步成型,可以大手笔的聘用CEO和COO。

不过,即使掌上灵通已经赚钱,大部分投资人还没有真正理解中国移动通信领域的机会。那时的VC更专注寻找中国的亚马逊、eBay以及雅虎。

中国的移动用户基数较少,谁也没想到在最快的时间内它会迅速成长为“最性感”的生意。只有是少数人才在欧洲和日本见证过SMS等手机应用的爆炸式增长。

其中有两家公司确实相信了苏丹瑞的论点。其中一家是丁健和田溯宁所在的亚信,他们也看到了中国移动通信的机会,对掌上灵通给予了支持。

另外一家是三菱。其所在的日本是最早规模化使用手机服务,数据服务的国家之一。三菱在中国有一些投资,偶然的机会下接触了掌上灵通接触,发现其所做的移动内容服务在日本曾经成功过。

这些投资者的肯定,终于让掌上灵通在在2002年获得了淡马锡、三菱、Index的投资。过了两年,掌上灵通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回看十年前来中国的时候,苏丹瑞觉得是年轻带给自己勇气,他曾直觉式地相信自己的人生不会失败。其实回头看,那只不过是一种感性的想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有一些事情并不会完美。”

但苏丹瑞仍然非常相信自己总结的“80%定律”:如果你能拼尽全力,做对80%的事情,人生成功概率将会很高。

这十年中,苏丹瑞还学到另外一条重要定律:有时候,事实已经非常明显地摆在眼前,但是人们就是看不见它。

现在看掌上灵通创业成功的轨迹,很多人说因为苏丹瑞很幸运,因为每个人都相信中国移动用户快速增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要知道,在1999年的时候,所有人对苏丹瑞说“这是件疯狂的事情”。

如今,他已经创立一家名叫云月投资的PE投资公司,从创业者转型为投资人,其“反向思维”是否能再度在中国成功,还需时间验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Android在中国魅力初现 开发者面临风险和抉择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