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漠视知识产权的基因缺陷;但同时,也要正视国际话语对我中国妖魔化的一面。”11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第三届知识产权与城市发展市长论坛上,接受了本报专访,并指出中国的专利战略即将进入收获期,国际针对中国的专利博弈也将进入新阶段,要从官方到民间形成普遍尊重知识产权、正确看待国际竞争的文化价值氛围。
“山寨”产品具有两面性
《21世纪》:当前市场上大量充斥“山寨”产品,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田力普:中国的山寨产品,从电子信息产品开始蔓延,到今天已越出商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背后,有民族传统的迷思在里面,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大缺陷。
一直以来,我国对知识产权都缺乏尊重。社会舆论有个道义倾向,认为有形财产私有,无形财产共享。无形的知识应该无偿传播,减少产业发展成本,迫切的,就是扭转这种文化现象。
我国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大众思想取向没有转变,这是传统不良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必须从现在开始,要在产业和各方面政策上鼓励创新,形成创新氛围。
《21世纪》:能否这么表达,杜绝山寨产品,是和国际知识产权理念接轨的前提。
田力普:理论上可以这样说,但实践中必须关注更本质的东西。
必须看到,山寨现象存在世界的普遍性。后发国家对先进国家,不可避免的表现出技术创新的跟随性,在无法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形下,后发国家结合当地社会需求,对先进技术做出局部创新,这一点值得关注和支持,日本、韩国和香港地区都走过这段路。
事实上,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冒牌产品,各方面质量指标均好于正牌,这背后,有创造力在里面,也表现了惰性因素,无非是看上了别人创下的市场。那么,既然费这么大劲头,为什么不展现自己品牌呢?所以,冒牌背后,有产业鼓励政策的调整问题。中国弱小企业的创新,和盗版仿冒之间界限不清,在打击山寨和培育创新苗子之间,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争夺国际话语权
《21世纪》:引进和创新之间,知识产权的界限在哪里?比如我国用6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30多年的高铁技术研发道路,却受到国际抨击说我们是“山寨技术”。您如何评价?
田力普:国际话语有两面性。我国高铁技术的输出,确实是建立在引进基础上,但我们遵照了国际通行的专利让渡标准,耗费了巨额专利费用,不然人家不会卖给你。
就我所了解的,我们的技术超越,一个是国内庞大的需求市场,容纳了高铁技术的种种创新;另一个是在原有技术平台上建立一个自己的系统技术集成平台,然后在这些基础上面去创新。目前我们批复国内高铁知识产权专项,已经超过900项。
国外的指责我不赞同,也不符合实际。创新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别人的基础,另一个是自己创造,无可指责,为什么中国就受到指责?我们的高铁技术,正在实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和国外公司产生知识产权纠纷。
要打破现有的西方垄断的世界产业格局,关键是创新,而不是模仿和抄袭。事实上,我国目前虽然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体系,但关键零部件还需要进口,这也是我国高铁和世界合作的新基点。
《21世纪》:如何理解知识产权国际话语的两面性?
田力普:这些发达国家,一方面从中国拿走大量的知识产权费用,另一方面却不停抱怨我们,没有按照国际规矩付费。
你想想,中国人口占据全球的1/5,如果我们都不付费,有哪个知识产权能够商业化,能够形成市场力量?你看看国外报道,一边倒。尤其是美国,说我们没有保护知识产权,他们损失了30亿美元;我要说,中国付给美国的正版费用,3000亿美元都打不住。《21世纪》:目前,我国商标注册申请总量达到了799.2万件,注册商标528.5万件,有效商标424.7万件,均位居世界第一。你如何看待这些数据?
田力普:毫无疑问,中国是全球支付商标费、专利费、版权费和知识产权使用费费用最多的国家之一;换句话说,我们是世界知识产权买卖的最大逆差国。比如广东企业,设备都是进口的,创新需要的各种精密分析仪器、测试装置、试剂等,许多都需要外国公司生产。人家出的是商业模式,我们都很慷慨地为无形资产埋单。
这背后有什么问题?你接触国外政界、商界、传媒界,都是一个口风,要求我们“保护”知识产权,偏偏不提创新运用。就是说,我创新,你保护;我出品牌,你来加工;我提供菜单,你掏钱埋单,整个是维护现有的经济格局。
我们事实上接受了人家这种话语表达。去掉“保护”两字,不等于不保护,主要是强调创新,更重要的是,避开别人的话语陷阱。
知识产权应纳入国策
《21世纪》:政府决定用半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你对这个情况怎么看?
田力普:翻开传媒报道,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被津津乐道,没有看到创新的高风险性。一个成功的背后,有一百个失败,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者无以获得回报,也无以覆盖失败预期成本,长此以往,中国只能成为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
所以,知识产权不能仅仅看做私权,应该以国权看待,纳入国策组成部分,让中国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事实上,' 十二五规划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经被看做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手段。
《21世纪》:下一步我国的知识产权专利战略会怎么走?
田力普:分为三个阶段,2012年、2015年、2020年实施的战略目标已经确立。就目标而言,2020年进入创新国家行列,但我们争取2015年实现目标。
知识产权的运用,是国民创新的重要环节,因此,实施专利战略,关键在于领导和组织工作。要充分运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省部、部部会商制度等协调机制,加强专利事业发展战略实施的协调工作,共同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
举办“知识产权与城市发展市长论坛”,就是这么一个操作,借助地方力量,通过搞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用市长高层对话和交流的方式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E-mail: it@staff.hexun.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22号泛利大厦11层
邮编:100020
传真:010-856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