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运行在下降通道中,市场整体收益率逐月下滑。根据普益财富统计,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从去年12月的4.5780%降至今年5月(截至5月20日)的4.3103%,月均下滑0.05个百分点。从具体产品看,除结构性产品外,1月至今,仅有60款产品预期收益在6.00%以上;达到5.00%以上预期收益率的产品也越来越少,从1月的周均20—30款,到5月的周均5—10款。投资者越来越难买到预期收益率高的产品。
普益财富研究员曾韵佼指出,银行理财市场整体收益率的下滑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其一,从社会融资总量和银行信贷投放的角度看,市场整体流动性极其充裕。流动性的实质“宽松”使社会整体融资成本下降,企业从银行间接融资的信贷成本下降、在债券市场上直接融资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也会下降。投资标的市场收益率的下滑,使投资于债券市场工具、信贷类资产等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难以回升,这是收益率下滑最主要的原因。
其二,3月27日,' target='_blank' >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将监管重点指向银行理财产品在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领域的投资行为。非标准化资产是银行理财投资标的中的高收益资产。为达到监管要求,银行选择通过加大对债券资产、同业资产等标准债权及货币市场类资产配置、做大理财产品整体余额来达到监管规定。随着银行对投资组合资产的逐步调整,标准化债权资产的占比将增大,投资组合整体收益的下滑渐渐传导到产品端,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产品的整体收益水平。同时,随着监管层对银行理财“资产池”运作模式的清理,银行对理财产品投资运作管理成本的上升也会导致产品收益率下降。' howImage('stock','1_600109',this,event,'1770') 国金证券(' 600109,' 股吧)分析师张慧预计,受此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短期内仍将呈现下行趋势。
其三,在银行理财资金配置资产最广泛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近期高层和监管层接连表态要从严治理乱象,该市场连遭调查也使商业银行的投资配置受到影响。今年4月,“债券代持”现象浮出水面,引发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巨大震动。由于银行理财账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属于丙类账户,理财投资的主要标的资产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因此,此轮严厉整顿给银行配置债券类资产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5月9日,中债登以窗口指导方式,要求银行的自营账户与理财账户,以及理财账户之间均不得办理债券交易结算。此前,银行自营账户与理财账户之间的交易结算可在两个方面为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提供支持:在债券市场行情较好的时期,银行可用自营资金买入票面利率较高的债券,待产品发售后,再用理财账户的资金购买自营账户中的高息债券,提前为投资者锁定较高的收益;在新旧理财产品的发售对接期间,若理财账户的资金不能及时衔接,自营账户可以适度为理财账户提供资金支持,待理财资金到位后,再转入核算。此次新规落实后,银行只能在理财资金募集完后,再到债市进行投资,其购买资产时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银行的投资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曾韵佼预计,这三个因素将在第三季度前持续影响银行理财市场,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难见起色,且有可能随着监管层对“资产池”运作方式和债券市场监管的加码而继续下探。投资者购买产品时,不妨重点关注产品的低风险性和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