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技术是继计算机、' 互联网与移动' 通信网之后,又一次革命性的信息产业浪潮。当前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我国的物联网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情况怎样?世界物联网技术的走向怎样?就网友关心的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中国物联网973首席科学家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
记者:物联网是当今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热点,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联网?刘海涛:物联网是以感知客观物理世界、感知自然界为目的的物和物互联的一个综合的信息系统。它的目的是感知,它的核心是社会化。它是一个通过类似于“蚁群效应”的大量物联网终端的分工、协同、合作来感知物理世界的一个社会化感知体系。
物联网是一个具有社会化属性的群体效应的感知系统,它跟现在传感器的感知有本质的差别。比如说把整个大楼都连成一个物联网的话,一旦发生火灾,人员逃生时就知道应该沿着一个什么样的路线迅速逃离火灾现场。我们消防队员出发前就知道整个大楼的火势布局、烟雾布局、人员布局等情况。物联网作为一个具有社会化属性的感知体系,它为人类提供一个感知物理世界的服务。
记者:我国的物联网从1999年起步,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刘海涛:在物联网的发展历程上,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不落后,因为我们从开始的时候就坚持物联网以感知为目的,以社会化体系为核心的路线在推动。
我们一直坚定不移地沿着一条感知为主的路线推动物联网的研究,同时也在逐步完善我们提出的物联网社会化理论体系。直到2008年,我们开始跟国际物联网界共推“国际标准化工作组”,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下面开始推动标准化工作组。到2009年7月,我们获得了国际标准化的首届大会承办权,从此看到,我们国家其实在这个领域的国际地位是较高的。当时在大会上,我们提出的几个总体方案,包括技术体系、协同架构、演进路线等,当时也获得各成员的高度认可。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国际标准化上占领制高点的最根本原因。同时在工信部、国标委的领导下,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也是先于国际标准启动的。
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1月份,物联网的技术产业联盟在无锡成立,产业联盟为什么会选择在江苏无锡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
刘海涛: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是我国在研究物联网方面最早起步的,无锡在物联网的规模应用、推动产业化上面起步较早。其次,有大量的企业、研究机构、高校都集聚在无锡,特别是在无锡新区,集聚在无锡传感网示范区这块土地上,同时无锡也迅速地在物联网领域崛起,成为中国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龙头城市。因此,感知中国物联网联盟落户无锡也是众望所归。其实很多发达国家也把它上升为国家的信息化或者信息产业的顶层战略。
记者: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网友都很关心,物联网能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刘海涛:比如你现在用手机,用通信网络,你可以和你想要联系的人随时随地的联系;通过互联网你能了解到世界发生了什么,可以了解到很多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都是有人放在互联网上共享给了大家,然后我们可以去访问;而通过物联网,你能感知到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脉搏,你甚至能够预测一些现象的发生,比如个人健康是不是有隐患,它对你健康的预警等。
记者:一些网友特别关心,物联网的发展能否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刘海涛:物联网在推动感知交通,在一定程度上来缓解拥堵的交通,但是你不能靠它彻底解决,如果你的车停在马路上,车的面积比马路面积都大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有空位的时候,任何智能化、社会化的手段都是无法解决的。这是一种在总体资源够的情况下的有效利用,如果总体资源都不够用,再有效利用也不够用。
记者:将来物联网的发展会不会让我们在开采煤矿、石油等资源的时候,就知道它可以开采多少年,或者它的地表深度有多深。刘海涛: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在地球的表面合理地布局好,对于感知地球地质本身的物联网体系,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说,相当于给地球装了一个很精准的CT,对地球能有一个三维解剖的清晰图像,有什么矿产,有什么石油,会不会发生地震,它都会一清二楚。
(来源:中国经济网)【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E-mail: it@staff.hexun.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22号泛利大厦11层
邮编:100020
传真:010-856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