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周内,中国市场出现的“钱荒”,被认为是中国' target='_blank' >央行试图规范商业银行操作,与此同时,“钱 荒”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影子银行活动的风险。
二季度存量理财产品9.85万亿
澳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target='_blank' >刘利刚分析认为,利率管制和过度监管是导致影子银行活动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高收益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严格监管的存款利率已经导致大量存款从银行体系流出,银行被迫提供高收益“理财产品”,以吸引存款回流银行体系。“事实上,影子银行是商业银行利用金融创新来规避利率管制,并与非银机构竞争以保持存款的一种手段。”
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12年)》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至2012年第三季度,理财产品的规模约人民币9万亿元,大约为' howImage('stock','1_601988',this,event,'1770') 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体系总存款的7—8%,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7%—19%。' target='_blank' >银监会的最新统计显示,理财产品的存量到今年第二季度末,已经达到9.85万亿元,这相当于银行存款的10%左右。
据澳新银行统计,2010年至2012年,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增加了一倍,其中多数期限小于6个月。最大的5个发行银行为中国' howImage('stock','1_601939',this,event,'1770') 建设银行(' 601939,' 股吧)、中国银行、中国' howImage('stock','1_600036',this,event,'1770') 招商银行(' 600036,' 股吧)、中国' howImage('stock','1_601398',this,event,'1770') 工商银行(' 601398,' 股吧)、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他们占理财产品市场总量35.4%的份额。不过,澳新银行分析认为,目前理财产品的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主要是因为其多为短期限产品,监管也在不断进步。同时,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有利于控制理财产品的风险。
不过,刘利刚分析认为,理财产品的迅速发展,表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虽然理财产品的存量仅占银行存款总额的 10%,理财产品的迅速崛起已经表明,利率管制已经变得不那么有效。”
1.3万亿理财资金
流向' 券商资管
整体来看,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高于基准利率,那么问题是这些资金流向哪里了呢?澳新银行调研显示,理财产品不仅流向低风险的债券、同业拆借等市场,也流向了风险较高的信贷资产、' 信托贷款等等。
在过去的几年中,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之间的合作发展迅速,从2010年到2013第一季度,信托资产增长超过四倍。信托公司通常将银行通过理财产品筹集的资金,投入房地产以及地方融资平台项目,根据相关监管要求,商业银行不能对这些项目投放贷款。但银监会于2010年7月叫停了“银信合作”。
虽然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暂停了银行和信托公司之间的合作,但一些理财资金仍然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信托行业。与此同时,券商“资管”则成为理财资金的另一个重要去向,最新数据显示,券商资管资金从2012年初的不到2000亿元上升至目前的1.3万亿元。
面对禁止投资非标资产这样的监管变化,商业银行选择增加杠杆比率以提高资产回报率。例如,银行使用理财资金购买债券,然后进行回购协议将债券作为抵押来借入资金,并再次购买债券。通过重复这样的动作,商业银行可以将杠杆比率提高至8—10倍。同时,很多商业银行也偏爱购买高收益的城投债券。
不过,银监会要求银行业在本月31日之前要完成2011年和2012年两年间已经成功发行的理财产品信息的补录工作。刘利刚分析指出,这将迫使商业银行将表外资产转移回表内。
今年中国央行将加快存款' 保险(' 放心保)制度的改革,表明更大规模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可能逐步推开。“事实上,如果监管层给予商业银行的灵活性,让其自行决定存贷款利率,并放宽贷存比的监管,这将从根本上减少商业银行从事大规模表外融资的动力。”澳新银行分析师周浩也指出,虽然一旦理财产品被严格监管,他们的前景会变得暗淡,“但我们不认为金融产品创新会结束。由于金融自由化的深入,金融体系的不同部分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因此金融创新将更加迅猛。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必须与快速发展的金融创新相匹配。”
南方日报记者 黄倩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