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网8月8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继常回家看看写入' 法律之后,全民阅读也将立法引起广泛热议,有人认为立法能够规范和保障各类阅读,也有人质疑为何阅读这件人们从小就会的事需要靠立法来推动,阅读是否真有这么难?
职场一族:一个月读不到一本书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10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39本,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5.49本,超五成的国民认为自己阅读量较少。
一个月读不到一本书?记者调查过程中,许多职场人士表示的确如此,很多时候只有出差路上才能抽出时间读书。
IT人士朱晓辉进入职场近3年,用他的话说:“我已经不知道看纸质书是什么感觉了。”今年31岁的王佳伟坦言,自己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看书了,平时忙于工作,都是通过网络、手机快速阅读新闻,一到周末,也大多是睡觉和休闲娱乐。“现在的娱乐方式太多了,不像以前,看书作为主要休闲方式。”
网络时代:阅读快餐化、消遣化
随着网络发展,用手机上网浏览新闻、打开电脑看新闻,已成为很多人生活当中的阅读方式。人们很少能挤出大段的、集中的时间来阅读,多是在睡前、等车、工作的间隙来快速阅读,由于时间短、速度快,这样的阅读往往呈现快餐化、消遣化。
习惯从网络获取信息的朱晓辉,每天会在写程序的闲暇时间在网上阅读新闻,一般都是打开大型的新闻网站,“基本上通过标题阅读就能够了解今天有什么新闻,遇到感兴趣的新闻再点进去看一看。”
除此之外,学生不读经典的现状也令人担忧。在安徽图书城一楼的书架上,分列着' target='_blank' >莫言、' target='_blank' >吴敬琏、南怀瑾、茅盾文学奖以及百家讲坛系列丛书,但这些书前却十分冷清。而与之共同排列的' target='_blank' >郭敬明、' target='_blank' >韩寒文集前却挤满了中学生。
对此现象,许多带着孩子来买书的家长觉得非常无奈,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阅读更多的经典书籍,但孩子们却觉得经典艰涩难读而更愿意去看流行小说,家长们纷纷表示担忧:“现在的小说内容良莠不齐,孩子辨别力又不强,万一被误导了怎么办?”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