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银行此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份,我国居民储蓄已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在过去5年时间里,居民储蓄更是猛增20万亿元,实现了翻番的增长。我国居民储蓄规模为什么增长如此之快?对国民经济有哪些影响?如何降低国民储蓄率?以上问题亟待解答 。
数据发布
人均居民储蓄已超过3万元
作为普通居民家庭财富的主要体现,目前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超过40万亿元,最近三个月更是持续站在 43万亿元关口之上。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到 8月份,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连续三个月突破43万亿元,位于历史最高位 。其中,活期存款超过16万亿元,定期存款超过27万亿元,显示出存款定期化的趋势。
过去 10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实现加速度增长,分别于2003年9月、2008年8月、2010年12月和2013年1月突破 10万亿元、20万亿元、30万亿元和40万亿元大关,且每突破一个10万亿元大关所用时间不断缩短。特别是最近5年来居民储蓄增速明显加快,目前已较2008年8月的20万亿元规模翻了一倍还多。与之相伴的,是其间持续了24个月的负利率现象。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人均储蓄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居民储蓄已经超过3万元。相应的,我国也是目前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目前居民储蓄率已超过50%,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为何猛增
担忧未来生活导致疯狂存钱
短短5年时间,居民储蓄从20万亿元攀升至43万亿元,如此快速增长引发各界关注。专家指出,投资渠道狭窄、物价房价的攀升、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居民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等因素,是目前我国居民储蓄规模持续扩张的重要原因。
“除了收入的正常增加外,居民储蓄之所以出现如此快速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百姓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增加。最近十年来,我国居民在购房、教育、医疗等家庭大额支付领域的需求增多,促发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增加。”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说。
“老年人给子女买房要存钱,年轻人给孩子上学要存钱,中年人为养老要存钱。”在北京市民张女士看来,身边人疯狂存钱的背后,是对未来生活负担的担忧。
此外,没有更合适的投资渠道,也助推了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 央行近年发布的一系列储户问卷调查也显示,储蓄始终是排在股票 投资、债券投资、房产投资之前的居民首选投资项目。
过去十年来,在储蓄增长与股指变化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跷跷板”现象。居民储蓄快速增长的阶段,往往是我国资本市场波动较为剧烈、股指下挫的时期。这一现象从侧面印证了百姓投资渠道狭窄的尴尬现实。
此外,专家也指出,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亚洲人较西方更具有节俭的传统,亚洲国家的储蓄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例如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其国民储蓄规模也相对较高。
有何影响
可能成经济之痒、百姓之痛
我国居民储蓄规模的不断攀升,直接导致我国居民储蓄率的持续高企。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早已突破50%,远远高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
分析人士认为,一定规模的储蓄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开展和经济建设活动,但过高的储蓄却可能成为经济之痒、百姓之痛。“高储蓄对于中国而言利弊参半。更多的储蓄意味着有更多的潜力进行投资,也意味着更多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意味着消费的低迷。”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布鲁克斯认为。
“巨量的储蓄可以将银行资金转化为贷款推动经济建设,但过高的储蓄率则意味着内需的薄弱和经济内生动力的缺失。”" 农业银行(" 601288," 股吧)首席经济学家" 向松祚说。
专家指出,高储蓄率背后暴露的是我国长期以来靠高投资、高出口拉动经济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意味着消费这驾马车的乏力和经济结构的失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此外,专家指出,长期超高储蓄率某种程度上说是普通居民财富的一种流失。王晋斌认为,居民以较低的利息把钱存入银行,但银行却可以以较高的利率发放贷款,客观上造成了“小百姓补贴大银行”的不合理现状。此外,在物价上涨导致的负利率状况下,高额储蓄客观上也给储户利益带来一定的侵损。
如何降低
增加公共支出,让居民敢花钱
如何降低过高居民储蓄率,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人士认为,首先应加大政府在社保、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的财政支出,扩大国企分红比例,加大对居民的收入再分配,降低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目前我们国家社会保障体制还非常不完善,对于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产品的支出,多由居民个人负担,而政府的公共支出不够。未来亟须加大社会安全网建设,政府应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减少普通居民预防性存款,缓解消费的后顾之忧。”王晋斌建议。
据介绍,日本的居民储蓄率也曾一度攀升至40%以上,位居发达国家前列。但随着日本社会保障网的覆盖,近年来日本社会即便遭遇了经济停滞不前、资产价格泡沫破裂问题,但并未发生社会动荡,其国民储蓄率也明显回落。此外,专家还建议,应进一步拓宽百姓投资渠道,增加居民财富的保值增值途径,提升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同时优化消费环境,提供多层次消费产品,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储蓄与消费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国居民储蓄现状往往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如果超越这一阶段导致过度消费,就会像" 美国次贷危机一样引发一系列信用危机。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