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9月25日讯 记者朱旌报道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记协”)9月24日下午举办新闻茶座,邀请知名经济学家' target='_blank' >蔡昉从中国人口红利到制度红利的过渡,解析了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性增长的未来趋势。现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的蔡昉在讲座上还与在京主要中外媒体记者和外国驻华使馆外交官进行了互动交流。
蔡昉在讲座中指出,随着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于2010年达到峰值,人口抚养比也开始提高,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蔡昉在回顾过去30余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时表示,中国的改革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制度条件,使中国得以享受人口红利,并取得了高速经济增长。按照人口转变规律,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必然发生,人口红利终将消失。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经济增长速度也不可避免地从超常规转为常态。
蔡昉同时又指出,通过在重要领域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可以获得制度红利。这种制度红利可以直接转化为潜在增长率的提高,不仅将抵消人口红利消失对潜在增长率的负面影响,而且可以使中国经济增长更加协调、平衡和可持续。他说,“以户籍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推进为例,可以以一石三鸟的效果提高潜在增长率,获得制度红利。”
蔡昉在谈及人口红利消失和经济增长减速这一组规律性的现象时指出,我们需要学会接受这个现实。但他同时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所作为。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多体制性障碍,妨碍生产要素供给能力、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潜力的充分挖掘,通过在重要领域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获得制度红利。这种制度红利可以直接转化为潜在增长率的提高,不仅足以抵消人口红利消失对潜在增长率的负面影响,而且可以使中国经济增长更加协调、平衡和可持续。
蔡昉以户籍制度改革和新兴城镇化推进为例,解释了这一改革为何可以以一石三鸟的效果提高潜在增长率,立竿见影获得制度红利。蔡昉表示,首先,农民工的市民化可以大幅度提高非农产业的劳动参与率,增加劳动力供给,缓解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第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激励,提高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第三,农民工的安家立业更加稳定,可以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改变过度依靠外需和投资需求的不平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