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东莞“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7年来,东莞涌现494宗“见义勇为”行为,909位市民被认定“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基金会是一座城市的良心,有力推动着东莞正能量的传播。
“我们每天都要看七八份报纸,寻找英雄事迹,主动认定。”10月25日,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长' target='_blank' >陈旭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虽然之前约好上午10点,当天上午9点50分,记者赶到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办公室时,办公室主任黄剑军一见到记者就急切地说:“秘书长已经等你很久了。”
采访开始前,陈旭钦先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东西。“秘书长工作很严谨,昨晚特意针对你的采访函做了功课。”黄剑军说。
采访中,陈旭钦说话和气,语速很慢,他说:“英雄是民族的脊梁、社会的脊梁。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社会没有英雄,就不能进步。同样,一个不知感恩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知感恩的社会,社会也不可能进步。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英雄、宣传英雄,同时,还应感恩英雄、关爱英雄,不能让英雄流血再流泪。在解决见义勇为人员后顾之忧方面,做得仍有欠缺,以后争取做得更好。”
主动寻找“见义勇为”事件
东莞时报:近年来,东莞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有人被评为见义勇为,有人被评为好人好事,什么情况才是见义勇为呢?
陈旭钦:正如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讲的“见义不为,非勇也”。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两位圣人讲的意思是,见到正义的事情就要勇敢去做,要把对道义的追求看得胜过生命。
见义勇为概念,其主要特征在于“义”和“勇”。义主要是指正义、道义。“勇”是指勇敢,不顾个人安危。《宋史·欧阳修传》上写道:“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这里说的“见义勇为”,是指“见到正义的事情,明知有危险,仍然义无反顾,冒着生命的危险勇敢作为”,这就是见义勇为。
2007年10月29日实施的《东莞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暂行办法》对见义勇为有明确的定义:是指个人非因法定职责和法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制止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抢险救灾、救死扶伤的行为。
我们“基金会”订了七八家报纸,每天都会关注报纸报道的一些东莞见义勇为新闻事件,及时发现一些见义勇为的人,并进行认定和奖励。
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东莞的“温暖”,为建设“平安东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东莞“见义勇为”保障机制健全
东莞时报:近年来,全国各地经常会发生一些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情,我们东莞这块如何保障的?
陈旭钦:我们对见义勇为人员表彰奖励方面做得还比较好,而且我们有一整套的保障机制,对见义勇为人员提供紧急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心理辅导、' 法律援助等社会救助。
2007年,东莞市政府出台了《东莞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暂行办法》、《东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抚恤、慰问、奖励金发放办法》。
办法规定,如果因见义勇为受伤住院,医疗机构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应当优先抢救和治疗,不得推诿或拒绝;在治疗过程中精心护理,提供良好服务。
同时,用人单位参加工伤' 保险(' 放心保)的,由社会保险机构按工伤保险规定支付医疗费用,并同时享受工伤保险的其他待遇;见义勇为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由社会保险机构支付;其他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费用或者社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费用,由基金会对医疗机构支付一次性医疗费用补助。医疗费用补助的等级、数额及审批权限由基金会理事会决定。
因见义勇为致残丧失劳动能力或者牺牲的,其家属没有生活来源的,由劳动部门优先推荐就业;愿意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 税务等部门应按照有关政策提供优先办理证照等优惠措施。
获得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的见义勇为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升学、入伍、就业、住房、晋升工资、入户等方面的优先权。获得市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的见义勇为人员,享受市级劳动模范的待遇。
对见义勇为牺牲人员家属发放抚恤金分为三等,一等40万元,二等20万元,三等5-10万元,另可视其家庭经济状况,一次性发给家庭生活补助金10万-30万元。对负伤人员发放慰问金也分三等,一等3万元,二等1万元,三等2000-5000元。对致残人员发给补助金分十等,一级30万元,十级3万元。此标准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在全省仍属最高,在全国相对较高。
比如,今年2月26日,虎门的覃号兵因跳水救人遇难。当时就是根据相关规定,我们给了覃号兵家属20万元抚恤金,他父亲虽有工作,但收入较低,老婆带孩子没有收入,家庭生活困难,所以我们又给了15万元的困难家庭补助金。
特别是在重大节日时,我们都会组织慰问见义勇为人员及家属,发放慰问金3000-5000元。
7年909人获评“见义勇为”
东莞时报:2006年12月27日东莞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至今,都做了哪些工作?
陈旭钦:见义勇为行为彰显了社会正气,俗话说,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见义勇为行为不断涌现,是东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大亮点。他们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高尚品德,也大大推动了东莞社会治安良好局面的形成。
自2006年12月27日东莞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以来,我们积极推动了东莞见义勇为事业创新发展,不断完善见义勇为工作的各项制度机制,使东莞见义勇为事业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截至目前,东莞一共涌现494宗见义勇为行为,共有909位市民被认定为见义勇为,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共向见义勇为市民发放奖励金、抚恤金和慰问金共计1045.5万元。
从2007年开始,见义勇为行为呈喷涌之势,而到了2012年,全市见义勇为达到113宗,涉及203人。
不仅如此,近年来,东莞群体性见义勇为增多,据统计,2012年有3人以上群体性见义勇为18起。同时更涌现出不少多次见义勇为者。2012年见义勇为奖励中,有6人先后获得过两次或两次以上奖励。而且还有外国人加入到了我们见义勇为的行列。
市政府去年追加5000万无息借款
东莞时报:工作中都遇到过哪些困难,未来有什么期许??
陈旭钦: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时,由市委市政府向社会各界倡捐,共募得基金8500万元,基金会决定把钱放在东莞市' 信托有限公司做理财。但从2007年至今,基金会没有进行过大型募捐活动,7年来也仅收到一笔社会捐赠,就是去年一名港商捐赠的1万元港币。
基金会并不是“不差钱”。第一届理事会卸任后,基金会已经感到投资收益吃紧。面对基金会一年几百万元的支出,很可能就要陷入“坐吃山空”的局面。2011年5月,东莞市政府向基金会追加了5000万元无息借款,基金会不能动用这笔本金,但是可以使用这笔借款的投资收益。最后,这笔钱也放在东莞市信托有限公司做理财。
大家这么辛苦把钱捐给我们,我们就要利用它,让它安全增值,"钱滚钱"才是基金会运行的长效机制。
去年该基金会的收入合计为939.7471万元。目前,共有见义勇为基金1.3亿余元,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是排名靠前。而且,我们的褒奖机制、奖励标准、运作效率以及基金会的工作在全省都属前列。资金问题解决了,其它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今年,广东省《广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施行后,见义勇为抚恤金等标准提高了许多,见义勇为牺牲的,抚恤金将达100万元。东莞将以《条例》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鼓励和帮扶见义勇为人员的长效机制,东莞市还成立了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将从制度上避免见义勇为者陷入"流血又流泪"的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