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今年1月开始,模仿美国Groupon模式建立的首家团购网在中国诞生后,网络团购业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尤其是最近连续几个月CPI一路高歌,国内的物价水平逐月攀升的情况下,网络团购更是成为全民“抗通货膨胀”的重要途径。但是,团购网给消费者带来廉价和方便的同时,行业也滋生种种乱象,呼唤加强监管,形成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
网络团购遭遇诚信瓶颈
“看电影、唱歌、聚餐、打台球、旅游、买衣服、购化妆品……在通胀情况下,这些生活休闲项目,我统统都用团购来解决。前些日子,我和朋友吃喝玩乐一整天,人均消费不超过100元。”在北京上班的宋小姐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前段时间很享受 “团购族”的生活,可是现在随着团购大军的增加,以及一些团购网站的不规范经营,对这种网络团购行为有了抵触情绪。
原来,几天前宋小姐在美团网上团购了一个蒙古风味餐厅的四人套餐券,套餐原价260多元,团购只要98元。可是,当他们一行四人来到蒙古风味餐厅时却被告知,因为预约的人较多,需要排队等候。结果,他们从晚上6点等到晚上8点还没有排上团购折扣席,就这样,由于难以耗费时间,只好补上剩余的162元坐上空余的普通餐桌。
“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次数多了,就烦了,这明显的是商家和团购网做广告把顾客吸引过去,但服务很不到位,具有欺诈嫌疑。”宋小姐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她身边朋友还有遭遇更离谱的事情,比如当拿到团购来的折扣券消费时,却发现店家早已“关门大吉”,白白被套钱。碰到这样的事情,找网站理论,网站却说交易已经完成与交易网站无关;投诉吧,却不知道找什么部门;报警吧,就为了这点钱好像也不值得,最后,只好自认倒霉。
12月15日发布的《2010年度电子商务投诉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电子商务存在三大“顽疾”,涉及电子商务商品质量、企业服务及企业信用等方面。《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获悉,网络团购年初在我国出现后,有三成的团购受到过投诉,有的网站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以次充好;有的欺诈,商家卷款潜逃;很多网站没发票,退换货难处理。部分团购注册信息泄露,垃圾短信冲爆手机……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中国支付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宽海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现在团购“预约难”、“不守信“已经成为普遍问题,这个线上线下互动的" 新兴产业,如今似乎已经遇到了瓶颈,如果再不关注自己的诚信问题,恐怕就会遇更严重的危机,把“团购”这种全新的营销方式给断送。
进加强监管事在必行
无疑,网络团购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以及参与者众多的特点,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商业模式,与现有的传统商业模式形成互补。据《2010年9月团购行业调查报告》显示,9月份京沪穗深四地的团购总交易额超过1.1亿元,成交人次达181万。有研究报告预测,到今年年底,国内团购网站有望达到8800家。
“因此,一些企业和机构都试图在新兴的团购网站上分一杯羹,以致团购网站的资信良莠不齐,甚至有些团购网是‘李鬼’网站,消费者付款后,团购网站和合作实体店无缘蒸发,坑害消费者。”一位不愿具名的团购网站负责人表示,团购行业若想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离不开监管。这不仅要靠团购用户的参与,更须有关权威职能部委出台更具公信力的权威监管措施。
“信用问题逐渐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中国商务信用平台负责人张阁说,通过对包括团购网站在内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信用认证,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树立网络购物信心,实现对购物网站的分类监管,净化网络购物环境,引导市场优胜劣汰。
“相关部门需对网站制定网站认证规则,对团购网站设置合理的门槛,并严格执行,加强监管,切实为消费者着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办公厅主任、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网络销售是我国下一步重点发展的商业模式,也是增长很快的发展模式。网络团购作为最近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需要社会关注和支持,也需要全社会对其进行监督。
“消费者在参加团购前也要谨谨,注意要看清相关网站是否有联系方式,是否公示ICP备案号和电子营业执照等信息,同时注意防范个人发起的网络团购;另外尽量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中介付款或货到验货后付款,不要选择直接向网站提供的个人账户直接付款。”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提醒“团购大军”需理性消费,不要轻易被刺激眼球的折扣价冲昏头脑,盲目购买太多“没有必要的东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