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占据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但人才、土地等优势都不明显。广东要有优势,全靠制度创新。
珠三角城镇化率很高,仅剩的一点农村一定要保护起来,珠三角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城镇化的问题,而是一个城市升级的问题。
从很多国家的经验来看,就企业来说,所有权并不是根本,竞争更为重要。
国企主导并不意味着政府主导,主导国企运作的仍然必须是市场;国企主导也不是排除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这些领域来。
“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很多改革广东正在探索!”近日,郑永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郑永年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但他几乎每个月都要来广东。在他看来,盛产改革经验的广东,是研究中国改革的最佳窗口之一。
他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广东增创发展新优势尤为重要。“广东占据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但人才、土地等优势都不明显。广东要有优势,全靠制度创新。全会为广东改革释放出重大红利。”
广东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郑永年对此谈了自己的体会。
谈经济体制改革
用' 法律规定国企的空间范畴
南方日报:十八届三中全会亮点很多,哪一条让你印象最深?
郑永年:印象最深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已经确立。在1980年代,市场经济这一概念还是中国社会的“禁区”,当时人们使用的是传统的概念,即“商品经济”。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概念,并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执政党的基本路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此找到了突破口,也引出了此后20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人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产物。
十八届三中全会重新强调市场的主导地位,强调十四大以来市场化导向的改革。使用“决定性作用”的表述,就是要避免出现政府随意进入市场领域,取代市场。
南方日报:国企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怎么看待国企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
郑永年:“决定性作用”的表述,也明确了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而非私有化。既要超越以“国有化”为核心的经济思维,也要超越以“私有化”为核心的经济思维。用市场化改革来解决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哪一类型的企业,都需要引入市场机制,都必须通过竞争来获得生存和发展。从很多国家的经验来看,就企业来说,所有权并不是根本,竞争更为重要。
因此除了市场化,还必须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国有企业的空间范畴。要对国有企业作科学的分类。一些领域例如自然垄断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社会性很强的领域及其对国家具有重大战略的领域,可以由国有企业来主导。不过,国企主导并不意味着政府主导,主导国企运作的仍然必须是市场;国企主导也不是排除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这些领域来。除了这些领域,其他领域都要开放给民营企业。
谈全面深化改革
政府应培植和扶持社会组织
南方日报:广东社会体制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您如何看待全会对社会体制改革的部署?
郑永年:《决定》有两条来论述社会方面的改革,包括“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事业”包括了教育、创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这些就是平常所说的“公共服务”。“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包括“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和“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在社会治理的内容中,强调了政府要培植和扶持社会组织,尤其是在社会服务等领域。
南方日报: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化治理是什么概念?
郑永年:对“治理”概念的强调是有原因的。“社会治理”概念的提法,显示出党更重视处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而非简单的以国家为主体的管理思维方式。在从前的话语体系中,“社会管理”主体是政府,往往被理解成为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官员对人民的管理。在“治理”的话语里,主体不仅仅是政府,而且也是社会。如何在制度层面实现“社会的参与”?这次全会做了设计,是“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谈广东改革发展
广东要靠制度创新寻求优势
南方日报:广东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你认为广东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郑永年:全会的好多部署已经在广东发生了,尤其是行政体制这一块,广东比其他地方领先了很多。《决定》共有60条,广东当务之急是要找到突破口。
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广东民营经济非常活跃,民营企业如何可持续发展,广东可以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方面进行探索。广东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推进符合省情的城镇化,珠三角以外地区要加速城镇化。珠三角城镇化率很高,仅剩的一点农村一定要保护起来,珠三角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城镇化的问题,而是一个城市升级的问题。城市升级关键在于人口结构升级,珠三角不能只是向农民工开放,关键是要通过人才政策向专业人才、国际人才开放。
南方日报:制度创新呢?
郑永年:广东目前最大的优势是毗邻港澳,人才、土地等优势不明显。如果要有优势,需要靠自己制度创新。
《决定》在部署行政体制改革时提出推广省管县,这里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中央早就提出省管县,但过去只涉及经济,现在放在行政体制改革这一块,就非常有意思。广东行政体制改革接下来可以从纵向大做文章,在省管县上发力。
广东还可以围绕“人大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基层民主、地方民主如何推进”等问题进行创新。此外,政协是否可以探讨增加新界别,如社会组织界别等,主动给社会组织提供正式参政渠道。
南方日报:社会体制改革,广东接下来应该如何完善?
郑永年:广东社会改革有很好的条件。社会改革首先要有社会,当前还有一些地方社会发育不够。
广东社会改革的探索下一步要考虑如何孵化社会组织、培育社会组织的问题,可以把行政审批权下放、转移给更多社会组织。
南方日报记者 雷辉 实习生 岑卓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