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12月,国内' 大宗商品继续涨跌互现。预计全年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下降2%左右。截至到昨天,2013年金价已经下跌25.86%,成为十年来下跌最多的金属品种;伦铜03合约下跌12.59%,是2009年以来下跌最多的年份。
' target='_blank' >巴克莱银行近期发布大宗商品投资报告指出,由于大宗商品供应充足以及美联储刺激政策收紧预期,2014年黄金和原油价格将继续承压,建议投资者在美联储开始缩减QE规模时做空黄金,并避免对大宗商品大规模投资。这是继高盛、花旗之后,大型投行对大宗商品做出的最新负面预期
11月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连续第3个月下降,并呈普跌态势,粮食、油脂油料、石油、有色金属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11月中价国际' 现货、' 期货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下降0.51%、2.37%,同比分别下降1.17%、7.04%。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由此拖累国内外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暴跌:包括黄金、铜铝以及大豆、油脂、玉米等在内的众多期货品种全线调整。据测算,2013年11月份,全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139.7点,比去年同期下降3.56%。重要大宗商品价格中,橡胶类、能源类与有色金属类同比降幅较大,分别下降26%、7.5%和5.7%;而' howImage('stock','2_000061',this,event,'1770') 农产品(' 000061,' 股吧)类则上涨2.7%,矿产类上涨2%。
进入12月,国内大宗商品继续涨跌互现。在12月第一周,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为141.6,较上周上升0.8点,增涨0.58%;较年初下降5.4点,降低3.67%;较去年同期下降2.6点,降低1.83%。与上周相比,各分类指数中,升幅最大的是能源类,上升1.24%;降幅最大的是食糖类,下降1.66%。预计年内价格水平相对稳定,全年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下降2%左右。
2013年,中国大宗商品整体价格水平小幅回落,致使下游PPI指数一直在负数区间运行,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预测认为,终端商品价格指数CPI全年涨幅仍然接近3%,其中四季度CPI同比涨幅将在3%以上。预计2014年内全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将由负转正,并且终端消费品需求水平提高,由此将会增加新一年内下游两大物价指数,PPI与CPI的成本推力。预计全年CPI涨幅在3%左右,甚至有可能超出3%,食品、房租、交通及服务费用仍是物价上涨的重要领域,有些月份PPI指数也将由负转正。新一年内物价涨幅继续在可控范围之内,国家宏观调控还是应当坚持稳增长与促改革目标不动摇,并适当提高对于物价上涨的调控容忍度。2013年大宗商品市场供大于求,以及人民币较大幅升值导致进口成本下降,但整体价格水平依然高位运行,未出现深幅跌落。
中国资源产品的价改步伐加快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鉴于目前煤炭等能源产品价格的较多回落,预计决策部门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2014年内加快中国资源产品价改步伐,更多地实施市场定价。随着市场机制在资源定价因素中比重提高,比价关系的理顺,上述资源产品价位也存在上移要求。2013年,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跌落,如煤炭、橡胶等。其中天然橡胶期货价格跌破20000元/吨关口。这些商品价格的较大幅度跌落,为新一年内的价格反弹,提供了一定空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大量流动性也将重返市场,推波助澜价格行情。届时大宗商品行情的推升因素,将由以往的单一货币因素,转换为货币与需求因素的共同支撑。
据悉,巴克莱银行近期发布大宗商品投资报告指出,由于大宗商品供应充足以及美联储刺激政策收紧预期,2014年黄金和原油价格将继续承压,建议投资者在美联储开始缩减QE规模时做空黄金,并避免对大宗商品大规模投资。这是继高盛、花旗之后,大型投行对大宗商品作出的最新负面预期。
巴克莱认为,原油生产的地缘政治风险有所下降,加之石油输出国组织原油需求出现下降迹象,如该组织不采取措施降低原油产量,全球原油库存将会大幅攀升,原油价格势必承压,预计2014年基准布伦特原油合约均价可能出现最大8%的下跌。今年以来黄金价格累计跌幅达到26%,预计今年金价将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全年下跌。预计2014年一季度,每盎司黄金均价为1350美元,到年底可能跌至每盎司1270美元,全年下跌幅度约6%。报告称,投资者近期恢复对大宗商品热情的可能性不大,资金从大宗商品市场流出的趋势不会很快停止,至少明年一季度不会出现。
随着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结束,价格下降似乎已成定局,但铁矿石和石油的价格可能会继续上涨。在20世纪初,大宗商品价格每年以两位数增长,仅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稍有停顿,但现在这一局面已经结束。而现在大量的投资以及中国增长的放缓,让人觉得会出现供给盈余和现货价格下降的情况。虽然每种大宗商品都面临着不同的供需状况,但铁矿石和原油的情况告诉了投资者,如何能够有效地应对一个更具挑战的定价环境。
到目前为止,铁矿石尽管价格可能下跌,但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业内人士担心原油也面临着供过于求的情况。预计到2020年,仅在' 美国,页岩原油的产量将达到每天500万桶,超过其他国家(除' 俄罗斯、美国和' 沙特阿拉伯外)现在的总产量。此外,对于美国和其他产量较小地区的石油供应,在价格为每桶85美元时是有利可图的。到2016年,由于轻微的成本通胀,盈亏平衡成本将达到每桶95美元左右。从今后发展来看,大宗商品生产成本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国内环保执法力度增强,推动环保等方面成本提高,对于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很大。比如新一年内国内铁矿石环保成本会有较多增加,致使其边际成本升高至120美元/吨以上。受其影响,尽管2014年全球铁矿石有可能供大于求,价格存在下行空间,但国内铁矿石边际成本上移,亦会对铁矿石行情形成很大支撑,致使价格跌落空间有限。铁矿石是这样,其它大宗商品,尤其是矿产类和冶炼类资源产品价格也大都如此。
近期部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并呈普跌态势,粮食、油脂油料、石油、有色金属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据了解,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展开反弹,一方面是技术上反弹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与国际间的救市政策趋于协调与一致有关。同时,随着前期国际商品价格下跌,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的悲观情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或缓解。随着投资者悲观预期的逐步明确,国际商品价格未来的震荡走势有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稳定,这有利于投资者重新对商品的价值重新估价,使商品的价格更能反映供需基本面和商品本身的内在价值。但是,商品价格的短期反弹并未改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弱市的格局,因为全球经济基本面仍面临不断加大的衰退风险,特别是欧元区的衰退。
渤海商品交易所产品发展中心副总经理周家宇先生表示,大宗商品行业在交易趋势金融化,今年渤海商品交易所交易额与去年相比突破了3倍的增长,其中最大的是有色金属的行业。从中国经济和大宗商品的发展来看,过剩是不可逆的现象,至少在最近5到10年之内是不可逆的现象。从行业的层面来看,在经济衰退风险不断加大,而且衰退的广度与深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的大幅下跌,将导致行业利润在上下游行业间的重新分配。从上下游行业来看,一些上游行业特别是大宗商品的采掘洗选业,将面临需求和价格下行双重的运营压力,同时中下游行业的定价权将逐步增强,从而导致行业利润向中下游行业转移。从供需的角度来看,行业的下游需求是否稳定将成为决定行业能否度过这次经济“严冬”的最关键因素。
从经济需求本身的属性来看,只有必选消费品的行业,能在经济衰退的经济背景下保证需求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另外,从行业的内在结构来看,随着需求的减少与价格的下跌,在供需矛盾逐渐突出特别是产能存在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行业内的洗牌或不可避免。一些资本实力较弱的公司将会倒闭或面临被大公司并购的可能。从这一角度出发,资本实力较为雄厚的公司有望在未来成长为规模更大的公司,公司的内在价值有望在可见的将来得到大幅提升,从而带动投资价值的上升。反映在资产配置上,就是要关注需求比较稳定的行业,特别是必选消费品行业,如石化、电力、食品、商业和医药等行业。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可以关注产能过剩行业中资本实力较为雄厚的公司
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认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是2014年中国宏观调控的政策着力点。以上三个方面宏观调控,相辅相成,从不同侧面推动中国经济增速企稳回升。与此同时,三中全会释放出的改革信号以及最新' 宏观数据向好,亦提升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回暖信心,预计全年GDP增速达到或者接近8%,高出2013年增长水平。受其影响,全国大宗商品市场需求状况好于上年,刺激新增资源,尤其是进口较多增长,全年价格水平温和上升,上涨幅度在1%左右,不会出现大幅跌落局面。
陈克新表示,2014年不同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各异。其中矿产类价格较为稳定,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将围绕100美元/桶波动,进口铁矿石到岸平均价格120美元/吨左右,国内天然气价格会有10%以上幅度上涨,煤炭价格触底回升。金属类稳中有升。其中钢材价格震荡扬升,总体涨幅在2%左右;多数有色金属价格小幅扬升;贵金属价格震荡幅度较大,如果黄金行情被空方打压,真的跌穿1000美元/盎司关口,势必遭遇全球尤其是中国' 实物黄金买盘的强大阻击,导致大量实物金银退出流通,促成金银价格大幅反弹。农产品类价格居高不下。旺盛刚性需求、成本增加及供应受天气影响的不确定性,使得全球粮食、油料等农产品价格相对坚挺。天然橡胶因为库存压力较大,市场行情较为疲软,但全球汽车与建筑行业存在超预期复苏很大可能,一旦成为现实,亦会推动天然橡胶价格强劲扬升,重新回到24000元/吨上方。
链接
瑞银:2014年看淡大宗商品高价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日前,瑞银证券财富管理部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投资官浦永灏表示,大宗商品的超周期已经结束。2014年仍然看淡大宗商品。
他解释说,超周期的结束,主要是大宗商品供应情况的改善。如一些铜的主产国产量增加的影响。
不过,他进一步指出,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和中国市场需求,大宗商品的高价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同日,瑞银亦在其《首席投资总监年度展望》(下称《展望》)中指出,由于大宗商品可能遭受需求疲软影响,在2014年及以后只能带来略低于零的负回报率。
在瑞银财富管理首席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对未来5-7年的资产类别基本配置中,没有配置黄金或其他任何大宗商品。
“但投资者仍可以在战术配置中捕捉短期机会。”《展望》中指出。
据悉,大宗商品均以美元计价。包括黄金在内的所有大宗商品,均要受制于美国货币政策。而美国经济在2014年将继续好转,美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是一种趋势,这已经是市场共识。分析人士认为,美国QE3退出市场,将成为2014年制约大宗商品价格走强的核心因素。
目前,黄金、石油、铜是金融属性最强的几种大宗商品。为此,它们的价格受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影响最大。截至昨日,2013年金价已经下跌25.86%,成为十年来下跌最多的金属品种;伦铜03合约下跌12.59%,是2009年以来下跌最多的年份。
除了国际因素,中国国内的货币政策也压制大宗商品价格。中国' howImage('stock','1_601288',this,event,'1770') 农业银行(' 601288,' 股吧)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target='_blank' >向松祚11月19日在上海有色网年会上透露,目前中国' target='_blank' >央行的货币操作思路是“管住总量、放开利率”。明年中国货币政策预计将“稳健略微趋紧”,信贷总量将略低于今年;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金融市场化思路,在放开利率趋势下,明年基准利率会逐步上升,而且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在特定时段内大幅飙升的情况还会重现。如果2014年国内资金面供给果真稳中偏紧,大宗商品形势难以向好。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宗商品普遍供过于求,这一状况明年仍会延续。2014年,铜会加入到过剩大军。专家预计,2014年有色金属基本面偏好的是锡和铅。不过在有色板块整体偏空的背景,个别品种难以一枝独秀,而只能是表现相对抗跌,或呈震荡走势。
关税下调有利大宗商品进口
近期,' target='_blank' >财政部宣布明年将下调部分能源原材料关税,这次较大范围内降低进口原材料关税的举措,将对国内经济及大宗商品价格造成深远的影响。
我国大宗商品需求量巨大,其中原油、铁矿石、橡胶、棉花、大豆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多种大宗商品进口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谷物进口1400万吨,铁矿石进口7.436亿吨。其中仅铁矿石进口总计耗资956亿美元。
但由于关税的存在,国内许多大宗商品与国际市场存在较大价差。高溢价压缩了国内大宗商品消费企业的利润空间。随着关税的下调以及人民币的升值,国内进口大宗商品的成本将下一个台阶,这可能会对国内一些矿企和大宗商品生产企业造成冲击,但会有更多的大宗商品下游企业从中获益。有分析人士表示,这次关税下调的品种肯定都是国内较为紧缺的,这些品种所在的行业(比如白糖、橡胶)经常会有走私等现象出现,关税的下降会减少走私的数量并会促进这些行业整体效益的增长。
从今年前11个月数据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2011年以来大豆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80%,此外白糖、玉米、橡胶等农产品年内进口量也有明显增加。如果相关关税下调,能源与农产品对于CPI的影响就会变小,通胀水平会随之受到抑制。未来国内经济增速将会在较长时间内有一个明显的平稳运行期,CPI与PPI的剪刀差将会长期存在,这意味着工业不景气与通胀并存的滞涨现象可能出现,大宗商品关税的降低所带来的效应将会减少滞涨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从过去几年关税调整的效果来看,农产品关税的调整相对谨慎,毕竟过于放开进口将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相比之下,工业品进口关税的下调有较大空间。整体来说,大宗商品进口关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贸易壁垒在逐渐消除。
大宗商品价格将步入平稳回落期
近期,由' howImage('stock','1_601998',this,event,'1770') 中信银行(' 601998,' 股吧)、中证期货、苏州市光电缆业商会共同举办的苏州有色行业高端论坛举行。会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对三中全会后的经济走势做了分析。牛犁认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上呈温和低速增长态势。美日欧经济复苏态势转好,新兴经济体经济减速明显,呈现出明显分化的特征。全球经济仍将处于缓慢复苏和深度转型调整期。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债务居高不下、货币政策从超宽松逐步退出等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信心。
他认为,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将在3%左右的温和增长区间,国际贸易增速将在5%左右的中速增长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进入平稳回落期。我国外贸出口将逐步由高速增长期转向中速增长期。
2014年世界经济可能呈现全面复苏态势。在美国、日本继续复苏势头的同时,欧元区经济增速将会达到1.3%,扭转上年停滞局面。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势必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动力。2013年下半年以来,欧美国家住宅市场趋向活跃,全球制造业明显好转,其中10月份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升高至53.2,创下自2011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尤其是欧美数据更为抢眼,其中10月份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劲升
到57.3,预期新订单指数则提
高至63.6;10月中国采购经
理人指数为51.4,也好于预
向全面复苏,推动大宗商品需
求重新旺盛起来。
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的改革信号以及最新宏观数据向好,亦提升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回暖信心。2014年,国内经济增速预计将高出上年。从出口需求方面,虽然受到境外反倾销和人民币较大幅度升值不利影响,但由于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尤其是发达国家复苏加快刺激,中国外贸出口情况会好于上年,由此带动大宗商品的间接出口,其中粗钢的直接与间接出口量超过亿吨。受到内外需求向好的共同拉动,预计全年GDP增速接近或者达到8%,高出3013年增长水平,进而夯实大宗商品市场升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