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受损度 ★★★
与商业环境的融合,犹如一场“博弈”,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谷歌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进退维谷,当网民登录Google.cn,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不能使用的搜索框,并自动跳转至:“Google.com.hk”。
这是震惊全球' 互联网的行业事件,2010年3月23日凌晨3时3分,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 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公开发表声明,再次借黑客攻击问题指责中国,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却在中国内地保留了销售团队以及研发工作,谷歌中国网站也没有关闭。
这种“似是而非”的离开令谷歌已经收获了一些“残酷”的评价,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如果谷歌曾经期盼竞争对手响应自己的号召,那么它失败了”;“如果谷歌曾经打算掀起一场有关互联网自由的全球辩论,从而让中国难堪,那么它也失败了”;而谷歌“在华业务的新方式”令其“坚持原则的说法大打折扣”。
根据公开资料,从2006年到2009年,谷歌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收入均保持着高速增长。2009年,谷歌中国内地的收入为22.7亿元,在中国内地搜索引擎市场的收入份额达到了31.8%。因此,对谷歌来说,退出中国内地市场的损失不仅仅只是每年几十亿元的利润,还包括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以及一个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同时,当谷歌退出中国内地的消息不断蔓延之时,影响最大的是其在内地整个商业链条的各个伙伴,和各级代理商。
谷歌的离场给了百度更高的市值和发展机会,谷歌即将面对的,是否是一次“冲动的惩罚”?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如何监管“信息跨国公司”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道新课题。喧嚣已久的“谷歌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中国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仍需不断完善,中国的互联网也仍然在快速发展并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外国企业的参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