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选择来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80后,特别是85后的一代人,刚毕业就赶上房价高涨,往往刚算出来一年的积蓄够买房子的几个平方米,房价就又抬高了一个台阶。除非家境殷实?熏父母能付得起首付,否则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被高房价绑架青春的无力感,特别是努力跳出农门的学子更是对城市房价望尘莫及。
而随着年龄的增大,成家这件事成了一场房子与爱情之间的PK战。于是有人选择先立业后成家,有人选择逃离北上广,有人幸运地找到了共同奋斗的对象。下面这几位85后受访者的故事有其特殊性也不乏共性,或许能让读者从中找到熟悉的影子。
无处安放的爱情
“北京的房价虽然在涨,但是政府一直在控制,它是在做加法。而我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工资是在做乘法,我相信将来在北京一定有一套属于我的房子。”先立业后成家,是屡次相亲失败后孙晨光的决定。
1987年出生的孙晨光老家在河南焦作,2011年来北京发展,在一个生产电热地膜的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层层考核,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职场的三次华丽升迁,从现场施工人员、兼职网管到运维工程师。
北京给了他大展拳脚施展抱负的机会,但却没能让他遇到一个心仪的女孩。
“首先是生活圈子小,我性格有些内向,除了同事没有机会认识更多的人。其次也是没有勇气认识更多的人,' 结婚是一辈子的责任,我连个住处都没有,有什么底气去谈婚论嫁。以我目前的工资水平,五个月才能买1平方米,买房看起来很迷茫;但从长远角度讲,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奋斗买房。可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和现有条件,想认识女孩去考虑婚姻大事确实缺乏勇气。”孙晨光说。
“我想找一个和我兴趣相投的、能共同奋斗的女孩。但是相亲几次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房子、户口、月收入,加上我老家在农村,父母都帮不上忙,这在女孩父母那儿很难过关,所以最后都不了了之。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这种要求我能理解,我也渴望结束租房生活,有自己的房子,过踏实的小日子。”孙晨光感慨道。
“这几年每年都要参加几场老家同学的婚礼,看着身边单身的人越来越少,家里人也开始施压,我挺为这事犯愁。现在我还没有信心碰到愿意和我一起吃苦的女孩,所以我想努力工作几年,为自己增加些底气。”
因为买不起房子而没有底气谈婚论嫁的北漂80后不止孙晨光一人。
“我父母是农民,我刚开始工作,没有积蓄,什么都不能给人家,这样谈恋爱是不负责的。”研究生刚毕业的赵庆在北京工作,他在经历了一段短暂恋爱后,就没有再主动认识过女孩子。“结婚是需要一些物质条件的,我一时半会儿也买不起房子,社会是现实的,索性现在就先不找女朋友了,把时间都用在工作上,拼一个明天出来。”
“生活不可能完全按照规划走,爱情这件事是讲缘分的,即便知道可能没有未来,也想为幸福争取一下。”虽然杨青的观点和孙晨光、赵庆不同,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一样的。
“我老家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两年前来北京打工,我女朋友是黑龙江人,在北京做家教。如果不是北京,这天南海北的两个人是不会相遇的。可是在一起容易,生活下去很难,得到她父母的同意就更难。”杨青向记者道出他的困境,“想要结婚,最起码要有个稳定的住处,不能像现在一样每半年搬一次家。我户口在农村,家里最值钱的是几亩地,可是地再值钱也不能变现。北京的房子首付至少几十万元,实在负担不起。女朋友的父母让她回老家生活,不知道我们还能不能在一起。”
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们去年圣诞节领的证,今年年后办婚礼。结婚这件事很简单,感情到了,双方家里都同意就可以了。”说起结婚,毕超先脸上洋溢着幸福。
毕超先老家在河北省固安县的农村,大专毕业之后来北京工作,至今已有两年时间,从事室内设计,他的女朋友则从事手机软件开发工作。“我们不期望在北京有太大的发展,就是想出来学习一下,最终可能会回到河北老家从事相关工作。”
“能遇到她我很幸福,我和女朋友的生活哲学很相似,都是随遇而安的类型,她从来都没有过多的要求,住房也是有住的地方就行,如果需要搬走就换地方再租。”毕超先说。
“我们在北京刘家窑租了一处平房,月租800元,住了两年。我不赞成在北京或者县城贷款买房子,在北京需要七八十万元首付,县城可能十几万元。首付的钱我能凑出来,可是我俩都不想当房奴,负担太重,每月背着房贷过日子特别压抑。”毕超先说。
平平淡淡才是真,结婚就是找一个能和自己共同吃苦的人过踏实日子。这个道理是孙连鑫经历一番波折后体会出来的。今年正月,孙连鑫在老家黑龙江省五常市举办了婚礼,宴请宾客之后小夫妻俩回到北京继续打工。
“我喜欢北京,我最好的年华——10年的青春都奋斗在北京,虽然我住在偏远的城中村,但是坐1个小时的地铁我就能到天安门广场,到全国最繁华的地方。”孙连鑫对记者说。
17岁时孙连鑫怎么也不愿意像父辈一样种一辈子地,于是只身一人跑到北京。从美发学徒做起,奋斗了近十年后,他在北京昌平开了一家理发店,自己做起了老板。
“当时和快递包裹一起挤在货车上到了北京,兜里就300块钱,在理发店做小工,头半年洗毛巾、扫地什么活都做,后来一点点成为了店里剪发最贵的师傅。就在那时候有了女朋友,她是本地人,我们感情很好,但是他父母因为我是外地人而不认可这段感情。我母亲则因为我女朋友的娇惯性格也不同意我们在一起,最后只能分手了。那时觉得爱情是' 奢侈品,只有两情相悦是远不够的。”孙连鑫回忆道。
孙连鑫说:“那时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家里负担也很重,朋友给介绍的几个女孩都没成,直到遇到我现在的媳妇。我和她是老乡,她看重的是我对待工作的认真执著和照顾重病母亲时的任劳任怨。这次没有上一段感情那样轰轰烈烈、撕心裂肺,但这种平淡质朴让我觉得心里特别踏实,我那时什么都没有,她也从来不曾要求过什么,我很是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