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为民
提要:有感于许多人对海外不动产认知、思考的偏差,极易铸成终身遗憾之大错,因此我把新的相关观察与信息,汇整成就本文。
中国购房团实力惊人
“' target='_blank' >李嘉诚效应”——海外置产,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及楼市调控方向不确定性的加强,已有越演越烈之势。
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判断,主要是近期咨询我这方面的消费者愈来愈多,有感于许多人对海外不动产认知、思考的偏差,极易铸成终身遗憾之大错,因此我把新的相关观察与信息,汇整成就本文。
根据2013年4月2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投资蓝皮书》表明,中国楼市上涨空间有限,且投资需求有诸多限制,而' 美国房地产正处于触底回升阶段,上升趋势大致能维持5~7年,有较大上涨空间,所以“投资中国楼市不如去美国买房地产”。是否果真如此并不重要,因为许多人已在采取活动——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数据:2011年起中国人在美购房占比达9%,超越' 墨西哥、' 英国人,仅次于' target='_blank' >加拿大人成第二大买家。
富人有意识地规避通胀风险
何以中国富人特别热衷购买海外房地产?除了“限购”使资金无出路之外,至少还包括:面对已经高不可攀的房价能否维持充满怀疑——中国不少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动辄20倍以上(其实另有隐情),而许多国际大都市如:美国纽约(7.9倍)、英国伦敦(8.3倍)、日本东京(8.1倍)、' 澳大利亚悉尼(8.5倍)、加拿大温哥华(4倍)……绝少超过8.5倍,相形之下,海外不动产的体质显得健康、安全得多,从而吸引与掀起中国富人海外置业的热情与热潮。尤其是我国M2已达天量之110万亿元人民币,为了规避后续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风险,历经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迄今仍在谷底徘徊、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海外房产,理所当然是富人投资保值的首选。
在这样的情况下,善于精算的中国富人怎么会坐等自己好不容易辛苦赚来的货币贬值、财富缩水,却不采取“自救”行动呢?李嘉诚以乾坤大挪移的手法变卖内地资产,把高达千亿计的资金投资英国产业,其实只是冰山一角,而一般富人无此能耐,只能采取“购买海外物业”这种最朴素的“自保之道”。
购房≠移民
必须注意的是,有些人把购买海外不动产与移民之间划上等号,其实两者之间关联性并不强,虽然多数移民海外的富人几乎都会购买当地房产,但这并不意味购买海外不动产就可以移民。
当前购房就可以办理移民的国家只有三个——' 韩国(济州岛)、' 葡萄牙、塞浦路斯。但那也只是“可以办理”,并不表示“只要购房就可以移民”,基本上都存在附加条件,有些还显得颇为严苛。以塞浦路斯为例,首先你必须年满18岁以上,无犯罪记录,在塞浦路斯购买价值30万欧元或以上的房产(房产必须是通过当局认可并审核后才可申请);
在个人及配偶名下有30万欧元资产证明,并提供证明文件(存款、房产、公司股份的合计);首次入境或入境前在塞浦路斯开设个人账户,主申请人及配偶每人存入3万欧元生活' 保证金,子女每人存入1.2万欧元生活保证金;更“妙”的是,还要求“具备基本的' 希腊语技能”。简直有点“匪夷所思”。
下手需谨慎
当然,除了济州岛尚可称有其天时(PM2.5低)、地利(与中国大陆近)、人和(都是东方面孔)之外,其他两国是否值得移民(葡萄牙失业率约20%)?恐怕才是更值得深思的“大哉问”!
换言之,人们可以基于投资、保值、置产、自用,甚至炫富等原因购买海外房产,但必须将之与移民区别对待,否则极易受骗上当。目前便有许多海外房产的销售方为了强化卖点、增加吸引力,往往打着“购买房产可望移民”的旗号进行推广,其实质是刻意隐瞒或淡化其他配合条件,俟消费者付出房款发觉不是那么回事时,通常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