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与会者听得津津有味。
2014年,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通胀会不会加剧?中国宏观经济将面临怎样的压力和风险?下行压力下,企业怎样突围?在22日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改革再出发·经济转型进行时”第七届新华' target='_blank' >高峰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target='_blank' >李扬、知名财经评论员' target='_blank' >叶檀、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等专家学者,分别作出深刻的剖析和探讨。
下行压力仍在,平稳增长可期
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保持平稳外,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同比下降1.6%,连续第23个月负增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5%,较上月降0.5%;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较上月回落1.2%,连续第三个月下跌。
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开局偏弱,稳中有降。那么,今年经济整体走势如何?
“虽然金融危机的阴霾逐渐散去,全球经济复苏明显,但今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是主基调。”于学军如是说,但经济不会大起大落。
李扬表示,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讨论中国形势必须着眼全球形势,反之,要分析全球形势离开中国也说不清楚。“总体来说稳定了,见底了”,但危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 美国为首情况稍微好转,但是欧洲情况还不太好,日本经济复苏越来越弱,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在世界经济不明朗之中,中国经济依然被全世界寄予厚望。联合国1月20日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略微下行,将由去年的7.7降为7.5,明年与今年持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23日预测,今年走势与联合国预测相同,由7.7降至7.5,而明年继续下行至7.3;世界银行1月14日预测,今年与去年持平,保持在7.7,明年则降至7.5。
同样,中国社会科学院也作出预测:今年GDP增长率为7.5%,CPI上涨率为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0%,投资增长率为19.0%(略低于2013年),' 消费增长率为13.3%(基本稳定),进出口增长率为8.5%(略高于2013年),利率3.00%,汇率5.95元/1美元(升值2.5%)。李扬说,根据社科院预测,中国经济走势也是“持平略下”,但这个增长速度在全球来看,依然是非常耀眼。
人民币未来走向也是大家关心的热点。在李扬看来,现在全球格局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美元对其他货币升值,顺带人民币对所有货币升值,“这个情况我觉得今年还会延续,但不会延续太久了”。
全面深化改革,重配发展资源
叶檀认为,在中国经济减速的背后,是经济深层模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社会资源已进入全球流转配置时代,因此中国尤其是东部地区发展传统制造业已没有了空间。“去年每吨钢利润0.84元,卖一吨钢赚的钱刚好够买一个鸡蛋。”她举例说,今年河北提出把粗钢产量下降1500万吨,虽然只占5%左右,但也使河北GDP大幅度下降。
在经济减速这个趋势已经确认的情况下,那么2014年,我们该做什么呢?
“速度下来了,假如我效益提高了,质量提升了,依然能弥补降下来的那几个百分点。”李扬表示,增长适当减速可以接受,但一定要通过系统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他认为,经济发展速度落入新的次高平台,凸显了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极端重要性。这是因为,发展问题的实质,就是要缩小同发达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距。所谓超越“中等收入陷阱”,也指的是要用高新科技全面提升本国经济结构,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有新突破。
演讲中,叶檀展示了一张上证指数图表。她从资本市场的变化进行分析,印证了李扬的看法。“这么大的上交所,成交量有时只有六七百亿,经常不如' 创业板,大家为何抛弃这个中国最主要的股票 市场?因为原有的经济模式已经持续不下去,必须进行转变。”
她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的两大“毒瘤”,分别是部分国企的低效和部分民企的造假与血腥。近日,四川“矿业大佬”' target='_blank' >刘汉因涉黑被检方起诉,其400亿“资本帝国”轰然崩塌。在刘汉案件的背后,叶檀看到的是野蛮、血腥的资源分配模式。
因此,叶檀认为,未来中国面临的两大改革任务,就是重建社会秩序和重建经济秩序,“腾出空间,重建资源分配链条,从资源分配从原始草莽联阶段迅速过度到法治经济轨道。”
去年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但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还提出60项300多条具体改革举措。最新统计显示,60项改革任务目前至少已启动了31项。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进行时”。对于改革,李扬提出六点要求:一是挤出水分;二是民生改善、就业充分;三是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四是收入与增长同步;五是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后不能带来后遗症;六是要环境资源支持。
“黑马”活力四射,' 新经济(' 310358, ' 基金吧)值得期待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股市低靡的雾霾中,互联网经济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如一匹“黑马”横空杀出。从电子商务到' 互联网金融,所到之处,不但为危机中复苏的中国经济注入一股强大的活力,也让所有人对2014年的中国经济充满了期待。
当日的高峰会上,新经济也成为专家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在他们看来,新经济之所以有着神奇的魔力,是因为从经营理念到经营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是一种依托于科技进步的深层次的生产方式的改革。
“它基本上是赢者通吃,因为没有传统地域上的界限,在整个中国,甚至全世界的范围内短兵相接。”于学军点出互联网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威力。
互联网经济到底有多神奇?以余额宝为例,最新统计显示,到2月14日元宵节,上线仅半年多的余额宝,其资金规模已达4000亿元。有媒体报道称,“从0到2500亿元规模,余额宝仅仅用200多天;而从2500亿元到4000亿元,只用了大约30天。这种火箭般的规模蹿升速度可以视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在2014年的发端。”
谈到新经济,叶檀在大屏幕上打出两幅人物画像作为“开场白”。画上的两个人分别是' target='_blank' >马云和' target='_blank' >马化腾。"二马"混战,打得天昏地暗,你有余额宝,我有理财通,你有"滴滴",我有"快的"……其实最大赢家是普通消费者。”在叶檀看来,新经济时代要颠覆一个行业,有时候只需要两三个月。“比如"滴滴"和"快的"等打车软件的横空出世,可以在最短的间内,把所有出租车公司都扫地出门。一个持续了二十年的行业,三个月就给人搞定了。”
但叶檀也提醒新经济的“粉丝”们,互联网经济不可能没有风险。像打车软件的补贴和互联网金融的高利率,背后都有风投公司的支撑。这种支撑不可能永远存在。
风险防控成为当务之急
“2014年,虽然中国经济整体趋稳,危机已基本渡过最困难时期,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风险。”在本次新华高峰会上,多位专家及与会企业家们不约而同地表示,今年,风险防控成为当务之急。
李扬表示,2014年中国可能面对的问题风险,包括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两个方面。“实体经济的问题,一是产能过剩,二是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金融市场的风险在于"影子银行"等金融乱象和地方政府债务。”
就产能过剩而言,我国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等特点。在中长期增速放缓背景下,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
于学军表示,从金融领域来看,今年由实体经济的产能过剩形成的信贷风险,仍然会延续。产能过剩问题虽然在短时间内解决不了,但它不会发生颠覆性的金融风险。“以' target='_blank' >江苏银行业为例,江苏银行业不良资产曾有900多亿元,但经过我们一年的积极处置,已处置736亿元,去年实际新增不良贷款仅177亿元。”
除产能过剩外,房地产业面临的风险也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上周,随着杭州等城市部分楼盘打折促销的消息传出,年初就已传得沸沸扬扬的“楼市崩盘论”再次发酵。
但李扬认为,房地产市场只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走势分化更趋明显。在城乡一体化框架下推进城镇化战略、房地产登记制度以及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化等三大因素,导致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发生变化。
于学军赞同李扬的观点,他说:“由于人口流入很有限,部分三四线城市存在开发过度情况;而一线、二线城市仍然是房地产公司的兴趣点”。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被多位专家共同关注。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李扬分析后认为,中国地方债务总体可控,但局部和区域存在问题。“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城镇化战略转型,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可能压缩地方政府还债空间,使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恶化。”
最后,李扬把2014年防控风险的任务总结为:稳定经济增长,化解产能过剩,防控债务风险和资产泡沫,守住民生底线。
本报记者 李先昭 苏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