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回到村里,帮村民做点事,我觉得非常自豪。”2009年从海南师范大学毕业后的黎结池,回到陵水光坡镇的农村,当起了一名小额信贷员。农村纷繁多彩的生活让他感到开心、满足。和黎结池一样,加入小额信贷员队伍的黄茂桉觉得,能给农民帮忙,让一户人或一个村走上富裕之路,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觉得幸福和满足的了。像这样的小额信贷员,全省共有541人,他们全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阳光、充满激情、怀揣梦想,深耕农村大地,真情服务三农,帮助农户致富。他们身上迸发出的是青春的活力,传递着时代的正能量。
南国都市报记者 敖坤 党朝峰/文 陈卫东/图
青春 541名小额信贷员全是大学生
“这绝对是一个青春的团队。”琼海小额信贷部见习生邓婷这么评价这支队伍。如今,邓婷每天走村入户。她说:“到农村锻炼自己。相比城市,到农村工作虽然辛苦,但却充满了欣喜。”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邓婷,在年纪相仿的师傅的带领下,不管烈日还是狂风暴雨,都坚持到阳江镇一带农村做小额信贷宣传。刚到阳江镇的农村时,很多村民问邓婷:“小姑娘,今年多大了?刚毕业吧?细皮嫩肉的来农村工作能适应吗?”邓婷的回答总是那样:“天天在办公室太乏味,每天跟农民打交道,感觉非常有趣。”
农村没有城市繁华,但和城市一样精彩。“每天的生活都是新的。”2011年11月,海南大学毕业的吴敏成了一名小额信贷员,每天奔走于乡间小路,跟不同的农户打交道,吴敏感受到了“青春的激情”,“我不想刚毕业就呆在城市的写字楼里,我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像邓婷、吴敏这样年轻充满活力的农信社小额信贷员,如今活跃在全省203个乡镇。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他们全部是大学毕业生,其中还有6名研究生。他们中的523人年龄都在30岁以下。
“我们这支队伍来自全国各地,虽然年轻,但在农村工作过程中有激情,他们代表着新一代的大学生。”农信社小额信贷部副主任郑诗程说。
“农信社小额信贷员们虽然个个年纪不大,但做的是大事,是帮助农民致富的大事。”万宁长丰镇黄山村委会书记祁永导这样评价年轻的“小鹅”们。
阳光 谁送礼请吃饭他们跟谁“急”
省农信社小额信贷部副主任陈金林提起遍布全省的“小鹅”队伍很是自豪地说,海南农信社注重对这支队伍“内在精神”的培养。小额信贷部主任陈奎明说:“我们要培养的是一批专心于农村、矢志于小额信贷的专业队伍。”为此,农信社制定了“不喝客户一口水、不抽客户一支烟、不拿客户一分钱”的铁律。
陈金林说:“今天喝口水,明天就可能收包烟,以后就可能收钱。我们不允许这支队伍发生一丁点的"量变"。”这条“铁律”成了每个小额信贷员的“高压线”,让整个小额信贷的发放都在“阳光”下完成。
万宁后安镇的小额信贷员纪新虎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到后安镇红联村走访,错过了饭点,下午2点,他和一个同事还饿着肚子跟农户谈如何贷款的事。聊完了,村民吴世春才发现纪新虎两人还没吃饭。吴世春拉着准备要走的纪新虎的自行车说:“你放款给我,吃个饭怎么了?都这个点了,喝点稀饭总行吧。不吃,这自行车我不给你。”纪新虎心里既感动又为难,他说:“大哥,我们有规定的,你这样不是爱护我,是"害"我呀。”就这样,3个人你来我往,折腾了半小时。实在没办法的吴世春最终放弃。
在定安农信社工作的周丹也是一位让农户敬佩的小额信贷员。2011年,周丹贷给潭黎村农户' target='_blank' >邱启明等3户6万元,帮他们扩大圣女果种植规模。丰收后,邱启明特意带了10斤圣女果送给周丹表示感谢,但被周丹拒绝了。
这些小额信贷员让每一笔放款都在“阳光”下运行,他们执着、坚定,真心为了农户,感动着每一个人。邱启明说:“给他们礼不要,请他们吃饭也不要,这些年轻人真真正正是来帮我们农民的。”
激情 狂风暴雨挡不住进村的脚步
小额信贷员经常到偏远的村庄,为农户早日接受培训,早日拿到贷款发展生产,即使台风天也不懈怠地往农户家跑。
2010年一次台风天,在白沙工作的小额信贷员符圣杰与另外一名同事前往南开乡牙佬村送服务时,因途经的桥梁断裂被困在村里。第二天,断裂的桥还没修好,他们在村民的帮助下,渡船过河返回单位。
下乡进村送服务,小额信贷员一路上有汗水、有辛酸,但都一一克服了。
五指山山路多,小额信贷员邱晓鑫要去一趟毛阳镇空联村委会,得骑自行车上坡、下坡,连续骑行10多公里。一次,邱晓鑫和一名同事骑着自行车下乡,距离目的地还有2公里时,女同事累得骑不动了,将自行车推倒在路边。邱晓鑫不停地鼓励她,女同事最终爬起来跟着他继续前进。
定城镇党委宣传员王上平说:“这些小额信贷员能够踏进村里的田埂,把银行送到田间地头。如过没有小额贷款,农民种植瓜菜的信心就不足,规模也上不去。有了他们,农户心里就有了底气,有了信心。”
小额信贷员带来的“田间地头的银行”带给农户十足的方便。定安县定城镇潭黎村委会书记叶秀富说:“以前,村里很多人都想扩大生产,但是没有贷款方面的信息。”2009年,当小额信贷员穿着花花绿绿的岛服来到村里宣传小额贷款时,叶秀富还不相信。但经过他们两周不停地宣传,叶秀富和村里的蒙传春、叶长森,3人联保,贷了第一笔款。
叶秀富说:“这群小额信贷员给农户帮了大忙,别看年纪不大,可他们踏踏实实走村入户,帮助农民致富。急农户所急,想农户所想,他们不愧是老百姓的知心人。”
梦想 看着农民致富就特别的满足
黎结池老家在陵水光坡镇的一个小山村。200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海南师范大学毕业,他学的是' 旅游管理,按照专业要求,应该在景区和酒店工作。但黎结池最终放弃了“光鲜的生活”,选择回农村,回到了自己老家当起了小额信贷员。当时甚至有老乡说:“那个大学生怎么回到村里了?”黎结池没有放在心上,“我觉得大学生回村里,在农村工作没什么不好。服务三农,很光荣的。”
如今,黎结池几乎每天都会下村,到农户家里走走,跟他们聊生产情况,看着一些农户在自己的帮助下逐渐富裕起来,黎结池感到“很满足”。黎结池说:“现在全村人都认识我,我和他们就像好朋友。农村的生活同样纷繁多彩。”
和黎结池一样,小额信贷员黄茂桉同样感到满足充实。
黄茂桉的老家在琼中吊罗山镇。对于乡村的偏远、贫困,黄茂桉有着切身的体会,“偏远农村的农户想致富,如果没有资金等的帮助非常困难。”从井冈山学院毕业后,黄茂桉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做小额信贷员,行走乡村,扎根农村。
“这5年有过心酸、有过辛苦,不过最多的还是成就感。”黄茂桉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农户的生活变好了。
琼中什马村的农户黄彩霞,2009年,黄茂桉贷款1万元给她养猪。几年过去了,黄彩霞家的猪从两、三头发展到如今的25头,生活也越过越红火。黄茂桉说:“前几天给她打电话,她还记得我,说感谢我。这个时候,我觉得我的人生价值实现了。”
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部副主任陈金林说:“只有满怀理想,甘愿扎根基层,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额信贷员。我们需要这样的人。”
“椰风海韵如画,乡风淳朴人醉。肩扛时代重任,手捧党的温情。真心真情付出,我们携手相随……”每次唱起这首“小额信贷之歌”,传递出的是全省541名小额信贷员的真情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