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四大国际机构负责人齐聚北京,他们如何看待中国改革,传递出世界对中国的期待。
IMF:要控制信贷过快增长
在IMF总裁' target='_blank' >克里斯蒂娜·' target='_blank' >拉加德看来,全面深化改革将给中国带来新的转变,这一转变将包含三个关键内容—坚定的改革目标、清晰的路线图以及高度的全球责任感。
对于中国如何推进改革,她认为近期来看,控制风险意味着要控制信贷过快增长和地方政府的预算外融资。
她表示,对中国经济前景依然充满信心,“中国能够很好地迎接挑战,过去已经证明具备这样的能力”,并认为未来中国需要着眼于实现更高质量、更具包容性和更可持续的增长。
不过拉加德也指出,中国要实现经济转型,需要坚定、及时地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蓝图。改革的执行将具有挑战性,但成功推进改革将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红利”。
世行:城镇化将成经济增长引擎
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认为,包括城镇化在内一系列政策调整将在中长期内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
英卓华说,世界其他国家在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有很多教训。一些城镇化实际上未能带来人们所希望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反而出现了城中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以及其他各种社会问题。
她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非常重要。发展城镇化,要重视城乡统筹发展,要保证发展的好处为全民共享。不仅是大城市,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也应该协同发展。
亚洲开发行:扩大税基增加税收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 target='_blank' >中尾武彦认为,中国应通过扩大税基来增加税收,包括设立新税种、提高税收征缴率和征收执行率。同时,他认为目前中国个税占总税收的比重只有6%,仍有改进空间,中国征收个税不能仅限于工资,应对资本收益、房产、遗产和赠与财产征税,建立更具累进性的税收体系。
而针对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未富先老”困境,他建议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税基,从而提供公平稳定的收入来源,为成本日益上涨的社会保障提供资金。
中尾武彦还非常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尽管地方政府的总负债占GDP的30%,仍在可控范围,但其过快的增速仍让人担忧。”
经合组织:建立覆盖全民养老制度
经合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提出,中国应继续建立更公平、更具可持续性的福利体系。
“中国改革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创造公平机会,消除城乡差距。”古里亚认为,中国需要消除当前城市中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劳动力的差别待遇。
面对老龄化,古里亚认为,政府需要建立覆盖全民的、可持续的养老制度,并提高养老金的可转移性。同时,古里亚表示,中国应改革劳动力市场政策,以便有效保护失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