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专稿】记者 闫蓓 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在1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0年全年中国IPO沪深两市融资总额创4783亿元新高,由此预计2011年整体融资金额将有所回落,全年新股发行将达到320宗,其中30宗在上海A股发行,其他 290宗将在深圳中小板及创业板发行,但融资总额仍将超过4千亿元,预测平均市盈率为40-50倍。
1月4日普华永道举行了“IPO市场2010年回顾及2011年展望”新闻发布会。普华永道对于2011年IPO企业在沪深两市分布情况预测是:上海A股将新增30家,上市公司数量将超过2011年的28家,实现融资总额达到1500亿元,与2010年总融资额1802亿元相比略有下降;深圳中小板及创业板仍将是造星主力,将实现290家公司IPO,融资额将达到2500亿元。
在2011年新增上市公司行业的分布上,普华永道北京主管合伙人封和平表示,2011年是我国' 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市企业将以工业产品、信息' 科技、金融服务、消费品及零售等行业为主。
这一行业趋向,延续了2010年的以工业产品为主的上市公司风潮。按照普华永道统计,在中国沪深两市,工业产品是IPO数量最多的行业,信息科技及电讯行业在深圳创业板的上市企业数量中占35%,在上海A股以及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中所占比例亦有所上升,呈现出资本资源向成长型和创新型企业倾斜的趋势。
根据普华永道统计,回顾2010年,沪深两市IPO共计349宗,融资总额达到4783亿元,比2009年1879亿元增加155%,至此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2041家,上海A股和深圳A股分别拥有884家。通过中小板上市的中小企业IPO成为市场主力,深圳中小板IPO共计204 宗,融资金额达到2027亿元,增长率达到378%。创业板也实现了117家企业上市,融资金额达到954亿元。
封和平表示:从数据统计来看,中国资本市场传统的‘三高’问题,即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融资额已有所缓解,中国资本市场的估值日趋合理。
根据普华永道统计,首次上市公司平均融资金额有所调整,以上海A股融资额缩水最为明显,从2009年的平均融资金额139亿元,缩水近半,降至 2010年的69亿元;深圳中小板的平均融资金额也从2009年的10亿元缩至2010年的8亿元;深圳创业板自2009年10月诞生以来,融资能力不断加强,从2009年的6亿元增至8亿元。
在全面摊薄的市盈率对比中,创业板维持在60-80倍的高位,上海A股仍集中在20-60倍,深圳中小板以40-60倍居多。封和平还表示,在中小企业热捧创业板时,监管层也在考虑创业板的退市机制,以保证其上市公司质量,并增进创业板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