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设置陷阱、霸王条款……尽管与数年前相比,房地产市场的品牌房企和品质楼盘越来越多,但是楼市仍然有不少杂音。对于购房者而言,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中招”,无奈踏上漫漫维权路。
开发商究竟有哪些“损招”?购房者又该如何避免上套?本报特地遴选近期发生在杭州 qk= page=1" (楼盘)楼市中的热点维权事件,希望读者能从中吸取一点经验教训,在自己的购房之路中少走弯路。
“假学区”房大忽悠
下沙某楼盘销售时一直宣称,其属于下沙最好的学区——文海小学。不过去年底临近交付时,业主从政府主管部门得知,该楼盘并不属于文海学区。一些冲着学区买房的业主,被开发商的这种行为彻底激怒了,拒绝收房,要求开发商对此事给个说法。
无独有偶,去年底桥西某楼盘也因为“学区门”,引发了与业主之间的一番争执。该楼盘销售时一直宣称其属于卖渔桥文澜小学学区,不过临近交付时,业主了解到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从而引发业主集体维权。
也有一些楼盘,宣称引进某知名学校的分校,但事实上该分校与本校的师资力量相差悬殊,有的仅仅是挂靠关系,隶属于同一教育集团但并不共享师资力量。这样的一些楼盘,也被称之为“伪学区”楼盘。
点评:杭州楼市近年来类似于这一类“假学区”事件,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由于人们对学区的普遍重视,学区房自然也就成了开发商宣传过程中的卖点。理论上说楼盘只有交付之后,教育主管部门才会划定学区,因此开发商的宣传也只是一面之词。教育主管部门还会根据生源情况,对学区范围进行调整,根据以往的学区范围想当然地以为自己的楼盘属于这个学区,一旦出现变数就会引发纠纷。也有一些开发商甚至明知自己的楼盘不太可能划入优质学区,但是销售过程中故意诱导购房者,如果是这一种情况就属于欺诈。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应将学区划定规则如实告知购房者,如果在宣传资料中铁板钉钉地说自己的楼盘是学区房,届时又不能兑现的话,那么就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