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化讯(记者 卢红)在梅河口市有这样一支志愿服务队,他们每天走村串屯,为农民群众送科技、送指导、送服务,农民在科普志愿服务中,获得了科技致富的本领。梅河口市农技协科普志愿者协会会长' target='_blank' >王文学告诉记者,他的想法就是当好农民兄弟的创业参谋。
退' target='_blank' >伍军人、种植能手王文学带领13名农民和退伍军人,相继创办了梅河口市农业经济技术协会、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和农村退伍返乡预备役军人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基地,他又搭建了一支农村志愿服务队,成立了梅河口市农技协科普志愿者协会。为了更好地为农民兄弟服务,他联合了一大批农技专家,并根据协会志愿者的专业及分布情况,分别成立了乡镇的志愿者服务队,在农村广泛深入地开展志愿服务。
“我们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人,吸收成科普志愿者骨干。”王文学说,因为这些人得到了群众信赖,能够带动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二是选择农业院校、研究部门专家学者做志愿者。王文学告诉记者,协会聘请' target='_blank' >吉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通化农科院、梅河口农科推广总站等省、地、市专家,组成流动科普志愿服务队,有18名教授级专家志愿者常年活动在全市农村,传授实用生产技术、职业技能。三是选择党员、两委干部做志愿者。因为党员干部在农村有号召力,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很多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自己也成为科学致富的典型。
记者了解到,红梅镇四八石村支部书记李芳国通过科技种田致富后,拥有各种生产收割机械产值达300多万元,在帮助农民、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过程中,带动全村35人成为科普志愿者,而全市广大农村近80%的在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都成为志愿者。同时,科普志愿者协会在市委组织部支持下,把73名优秀科普志愿者推荐到两委做干部,进一步激发党员做志愿者的干劲和热情。
除此外,协会还注重选择复转军人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做志愿者。在梅河口市人武部支持下,依托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和农村退伍返乡预备役军人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基地,使684名复转军人和1700名民兵预备役人员成为农村科普志愿者骨干。“我们还选择种养殖能手和种粮大户做志愿者。”王文学告诉记者,协会在全市培育了175个科普示范户,建立了万亩绿水稻试验田。这些靠科技先富起来的能人,志愿向身边和乡亲推广测土施肥和订单营销,帮助农民年增收多出20%的效益,受到农民群众广泛认可。
目前,梅河口市303个村都建立了志愿服务队,农村骨干科普志愿者已经达到1.8万人,注册志愿者达到3.5万。全市农业人口38万,农村志愿者比例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