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间,监管部门的捕“鼠”行动再次升级。据媒体报道,海富通、上投摩根与华宝兴业等基金公司均有原基金经理因“老鼠仓”事发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 target='_blank' >华夏基金公司亦有人涉案。当然,“老鼠仓”的主角也少不了原汇丰晋信基金基金经理钟小婧,其因“老鼠仓”出现亏损更是受到网友的调侃。
自原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唐建“老鼠仓”曝光以来,基金“老鼠仓”可谓是鱼贯而出。客观上,基金“老鼠仓”呈现出如下方面的特点。一是涉案的基金经理越来越多,二是“老鼠仓”涉及的金额日益巨大,盈利迈上新台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三是被曝光的基金“老鼠仓”从此前单个的散兵游勇状态步入集体披露状态,四是基金“老鼠仓”也会亏损。
掌握有信息优势,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的基金“老鼠仓”也会亏损,表面上不可思议,但不幸却是事实。如钟小婧利用其特殊的身份,共交易股票 12只,累计买入成交金额325万元,但亏损8.45万元,由此其被上海证监局取消基金从业资格,并罚款20万元。实际上,基金“老鼠仓”亏损并非只钟小婧一人,此前国海富兰克林的黄林、交银施罗德的吴春永等均在“老鼠仓”上“翻船”。
对于基金而言,其在投资上具有信息优势、资金优势,而钟小婧等因之建立的“老鼠仓”却“深受其害”,并非“钟小婧”们“时运不济”,而是由基金投资水平、理财能力低下所决定的,这才是基金“老鼠仓”也亏损的本质原因。
事实上,基金的理财能力早就遭到投资者的广泛诟病。以近几年为例。2011年基金巨亏超过5000亿元,也创出史上第二大年度亏损;2012年基金盈利1267亿元,去年再接再厉盈利1686亿元,今年一季度则大亏658亿元。2007年曾经为持有人赚得盆满钵满,2008年也能将前10年的盈利全部亏光,这就是基金的理财能力。说到底,基金还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因此,即使是建立了“老鼠仓”,同样亏你没商量。
“老鼠仓”也亏损更像是一种讽刺,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暴露出基金行业本身存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基金投资决策能力方面的问题,常常无视持有人利益的问题,管理费旱涝保收的问题,以及基金业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等。某种意义上,这一切决定了某些基金的不思进取与缺乏创新的精神,最终传导到其投资业绩上就是大起大落如同家常便饭,而持有人的利益则没有丝毫的保证。
基金“老鼠仓”亏损虽然亏的是违规者,但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基金行业,都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通过不断的创新与监管部门的支持,' 券商已从靠“天”吃饭的困境走出来了,而基金却仍然深陷其中,基金实现“翻身”的这一天何时又能到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