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的高净值客户中,姚太是一个典型的香港“师奶”。她早年跟老公从广东来港,生了娃之后就做全职太太。靠着老公的辛劳和姚太的节俭,他们攒出了两套房产,现在用来收租。
买房子收租一直都是香港人的传统理财方式。但随着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以及身边的师奶们都在讨论着内地的理财产品,姚太太开始觉得有点不知所措。很多师奶对姚太说:内地的银行理财产品是保本保收益的!回报最低也有4%、5%呢!比在香港买楼收租的回报还高!
姚太在做决定前,曾把上述理由讲给她儿子小姚听。“保本、保收益率”的说法让做了多年基金分析员的小姚感到十分疑惑,他很“固执”地认为,只要是“理财”(而不是存款)就一定都有亏损的风险,而且这种亏损的幅度很难预测。他很难理解的是,内地理财产品的“保本、保收益”底气源自何方?
姚太没有心思考虑她儿子提出的这些疑问,她更相信其他师奶的话,中国的银行是政府的,政府不会让银行倒闭,总之,银行会按时支付理财产品承诺的收益率。
但小姚还是不放心,他曾亲身经历全球金融海啸,以及随后而来的雷曼迷债风波。在他看来,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确定的,那就是风险。
不过这些担心都抵不过姚太所面临的诱惑——就在姚太和她儿子唇枪舌剑的那几日,她已经把部分资金换成人民币,存入深圳某家银行了。
尽管对于信用风险并不十分在意,但姚太非常看重固定现金流的保障,这跟很多只寻求资产资本升值的投资客很不同。姚太虽然读书不多,但是自认为对于投资理财的认识不比她儿子这样的专业人士少。她觉得那些股票 分析师才不会像她这样深刻体会到固定现金流对于一个家庭开支的重要性。她多次强调,买楼不是为了博升值,而是为了每个月收租;买股票 也一样,要买有规律派息的,比如港人深爱的汇丰控股。
还记得几年前汇丰宣布世纪供股的那天早上,姚太调集了全家所有的闲置资产,一掷千金大量买入汇丰,那种气势不仅反映了对于一只股票 未来升值的预期,更反映了她对这个公司的热爱。
很多香港人,不论年老年少,对汇丰的态度已经超越普通的上市公司——当年汇丰从130港元左右跌到30港元左右时,一个著名' 股评家在电视上当场飙泪,感叹股灾给港人带来的灾难。港人虽然哀汇丰之不争,却仍然在汇丰决定配售的时候表现出了极大的团结,用真金白银支持汇丰的配售集资活动。当然,后来姚太因此役大赚特赚了,不仅股价翻番,定期的派息也让姚太很满意,逢人就讲她的理财之道。
(编辑: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