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的高薪来自其无可取代的技术,也伴随着超时超负荷的劳动,“蓝领工资超白领”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警示我们应当尽快消除职业歧视,树立理性的职业观念。
招拉面师月薪 12000元;招公交司机月薪 8000元 ;搬运工月薪8000元 ;拌凉菜师傅,月薪 6000元,每周还休息4天 ;更不用提耳熟能详的月嫂、速递员动辄过万的收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北京很多行业的蓝领劳动者工资,早已超出普通白领的工资。(6月20日《北京青年报》)
曾经,网上流传的一张搬砖工月薪7000元、队长月薪过万的薪水表,让不少白领笑称要转行搬砖。如今记者的集中调查盘点显示,蓝领劳动者工资超白领已是既定事实,广大白领们更不淡定了。不过 ,羡慕归羡慕,现实中恐怕没有多少白领真的改行做蓝领。
很多大学毕业生宁愿坐在写字楼里拿着两三千元的月薪当白领,也不愿成为拿着高薪却不体面的蓝领。这与中国人爱面子的传统观念有关,由此导致体力劳动者短缺,甚至出现用工荒。当劳动力不再像从前那样无限供给,企业要提高薪资和待遇才能留住技术人才。由此看来,蓝领工资超白领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并不是说,在劳动力市场中蓝领的价值比白领高多少,而是释放出一种重新界定职业与劳动者的信号。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三教九流的职业观,由此产生了不同行业之间在报酬、待遇、社会认知上的不平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在很多其他国家,脑体分化并不严重,蓝领工资比白领高也并不稀奇。在' 德国、' 澳大利亚等制造业大国,蓝领不仅工资高,受到的社会重视程度更是几乎无以复加。因为人们清楚,蓝领的高薪来自其无可取代的技术,也伴随着超时超负荷的劳动,而这些并未掺杂丝毫职业高低贵贱的划分 。说到底,还是无差别的职业观念使然。
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本没有明确的界限,所谓的蓝领与白领只不过是分工不同,绝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别 。任何人想拿高薪,靠的都是肯吃苦、有能力,这是市场的规则。所以,面对“蓝领工资超白领”现象,白领们大可不必心理不平衡,也实在没有比较的必要。所谓的技术打败知识并没有那么可怕,也论证不了“读书无用论”,只不过提醒我们:过去瞧不起简单劳动是不对的,传统的职业观该改改了。
根据 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的就业率仅次于“985”院校排名第二,这足以凸显重视职业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国家方面计划推行技术技能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高考分开,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也为扭转职业不平等奠定基础。“蓝领工资超白领”的现实,警示社会加速转变对体力劳动者的认知,消除职业歧视,树立理性的职业观念。